五香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439页(1733字)

【名称出处】:《浙江民间草药》

【概况】:

异名 土香薷、痧药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基源 为唇形科石荠宁属植物苏州荠宁的全草。

原植物 苏州荠宁Mosla soochowensis Matsuda[Orthodon soochowensis(Matsuda)C.Y.Wu],又名土荆芥,天香油(浙江)。

形态 一年生草本。茎高12~50cm。

多分枝,被疏短柔毛。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2~3.5cm,宽0.2~1.0cm,基部渐狭成楔形,边缘具细锯齿,近基部全缘。总状花序长2~5cm,疏花;苞片小,近圆形至卵形,长1.5~2.5mm,顶端尾尖,上面被微柔毛,下面满布凹腺点;花萼钟形,萼齿5,二唇形,后3齿披针形,长约1.5mm,连合至1/2,前2齿狭披针形,长2~2.2mm,深裂,果时花萼增大,基部前方呈囊状;花冠紫色,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后对雄蕊略伸出,前对不育,内藏;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球形,直径约1mm,褐色或黑褐色,具网纹。

花期7~10月,果期9~11月。(图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图1146)

生境与分布 生于草坡或路旁。

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东部。。

【生药】:

采集 7~10月采收,阴干。

药材产浙江。

鉴别 茎方形,外表棕色,被稀疏白色柔毛,单轴多分枝。

叶对生,多卷曲,完整叶呈披针形,边缘有锯齿。

总状花序顶生,花冠唇形。气清香。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含挥发油。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50

【药理】:

体外试验、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大肠、痢疾杆菌有抗菌作用。

ig煎剂后,其浓缩尿液也有抗菌活性,其有效成分在叶和茎中。动物试验,煎剂毒性很小。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90

。【药性】:

性味 微辛,温。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辛,温。” ②《新华本草纲要》:“辛,微温。”

功效 解表行气,利水消肿。

主治 感冒,扁桃体炎,痧气腹痛,胃气痛。

①《浙江民间草药》:“开膈理气。治胃气痛,痧气。

” ②《杭州药用植物志》:“治感冒和吐血。”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消炎,利尿镇痛。治中暑,感冒,胃痛。

”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中暑,感冒,胃痛,扁桃体炎;外用治蜈蚣咬伤。” ⑤《新华本草纲要》:“中暑,感冒,头痛身重,急性胃肠炎,腹痛吐泻,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外用:全草捣汁外敷。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蒲公英,治疖子。

②配红木香,治溃疡病。 ③配蜂蜜,治扁桃体炎。

方选和验方 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溃疡病:五香草、红木香各9g,蒲公英30g,徐长卿6g。水煎服。

”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疖子:五香草、野菊花各9g,紫花地丁、蒲公英各30g。水煎眼。

单方应用 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扁桃体炎:五香草45g,加蜂蜜适量。水煎服。

”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蜈蚣咬伤:五香草适量捣汁外敷。”

上一篇:五星蒿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