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494页(1197字)
【名称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
【概况】:
异名 顶羽菊(《全国中草药汇编》),克可日(维吾尔族语)。
基源 为菊科顶羽菊属植物顶羽菊的全草。顶羽菊属为单种属植物。
原植物 顶羽菊Acroptilon repens(L.)DC.(Centaurea repens L.;C.picris pall.),又名灰叫驴(《内蒙古植物志》),牙干-图如古(蒙名)。
历史 维吾尔族民间草药。20世纪70年代发掘,《全国中草药汇编》以原植物名收载,《中药大辞典》收载时用苦蒿名。
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25~70cm,自基分枝,被蛛丝状毛。叶无柄,叶片长椭圆形、匙形或线形,长2.5~5cm,宽0.6~1.2cm,质地稍坚硬,顶端钝圆或急尖而有小尖头,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细尖齿或羽状半裂,侧裂片三角形或斜三角形,两面灰绿色,被稀疏的蛛丝毛或无毛。
头状花序多数在枝顶排成伞房状或伞房状圆锥花序;总苞卵形或椭圆状卵形,直径0.5~1.5cm,总苞片约8层,覆瓦状排列,顶端具白色半透明的膜质附片;具托毛;全为管状花,两性,花冠红色或紫红色,花药基部附属物小,花丝无毛,花柱分枝细长,顶端钝,花柱中部有毛环。瘦果倒长卵形,压扁,顶端圆形,无果喙;冠毛多层,向内渐长,基部不连合成环,全部冠毛羽毛状。花果期5~9月。(图见《内蒙古植物志》.第6卷.215页.图79)
生境与分布 生于干旱的山坡、丘陵、平原或荒地。
分布于山西、河北、内蒙古、陕西、青海、甘肃、新疆等地。原苏联中亚和西伯利亚及蒙古、伊朗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 夏、秋季采收全草。
【化学】:
含顶羽菊内酯(Acroptilin)、瑞平(Repin)、海开宁(Hyrcanin)、β-谷甾醇。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67
【药性】: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 痈疽疖疮,无名肿毒,关节炎。
用法用量 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敷贴。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无名肿毒:苦蒿适量,煎水外洗。”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关节炎:苦蒿熬膏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