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鳖金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683页(1899字)
【名称出处】:《纲目拾遗》
【概况】:
异名 瓜子金(《植物名实图考》),风不动(《福建中药志》),瓜米还阳(《湖北中草药志》)。
基源 为水龙骨科骨牌蕨属植物抱石莲的全草。骨牌蕨属全世界约10种;中国均产。供药用者有4种。
原植物 抱石莲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Bak.)Ching〔Polypodium drymoglossoides Bak.;Lemmaphyllum drymoglossoldes(Bak.)Ching〕,又名山豆爿草(陕西),金丝鱼鳖草(浙江),岩瓜子草(湖南),石瓜米(四川),石瓜子(贵州)。
历史 首载于《纲目拾遗》。名鱼鳖金星,云:“生背阴山石上,立夏后发苗,根细如纤线,蔓延石上,叶不对节,一长一圆,圆者为鳖,鱼叶经霜即老。背起金星,惟鳖叶无,亦生西湖飞来峰绝顶。”经考证,与本品类同。
形态 植株高达5cm。
根状茎纤细,长而横生,淡绿色,顶部疏生长钻形、下部近圆形并呈星芒状的鳞片。
叶远生,二型,肉质,不育叶短小,长圆形、近圆形或倒卵形,长1.5~3cm,宽1~1.5cm;能育叶较长,有短柄,倒披针形或舌形,有时也和不育叶同型。孢子囊群着生于主脉两侧,通常分离,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257页.图514)
生境与分布 附生于海拔200~1700m的林中树干或石上。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西南。。【化学】:
含黄酮、生物碱、甾醇、氨基酸、糖等。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09
【药性】:
性味 苦,凉。
①王安卿《采药志》:“凉。” ②《四川中药志》:“平,苦,微甜。” ③《浙江民间草药》:“寒,淡。”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消瘀。
主治 痄腮,咽喉肿痛,胆囊炎,痞块,臌胀,虚劳咳血,瘰疬,淋浊尿血,疔痈疮肿,跌打损伤。 ①王安卿《采药志》:“治痰火毒行上部。” ②汪连仕《采药书》:“消痞块痰核,痄腮。” ③《纲目拾遗》:“治膨胀,瘰疬,火毒症。” ④《植物名实图考》:“治风损,煎酒冲白糖服。”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消炎,祛风。蒸甜酒治产后寒。多用治跌打损伤,消伤肿。
” ⑥《浙江中草药手册》:“治咽喉肿痛。” ⑦《江西民间草药》:“治乳痈未溃,咳嗽吐血,疔疮痈肿。” ⑧《四川中药志》:“补益精气,利水,除湿。治虚劳咳嗽,五淋白浊。”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流行性出血热:鲜鱼鳖金星、荔枝草(雪见草)、乌韭、薯莨各30g,鲜大青(马鞭草科)全株、鲜半边莲各60g,海金沙、鲜锦鸡儿根、十大功劳、车前子(或鲜车前草30g)、夏枯草各15g。每日1剂,水煎后冷服。出血严重时,加白茅根30g或白及15g;低血压期去夏枯草;多尿去车前子或海金沙;后期出现血压持续性增高再加夏枯草。
” ②《福建药物志》:“治尿血:抱石莲15g,连线草、枇杷叶各9g。水煎服。
” ③《福建药物志》:“治支气管炎:抱石莲15g,连线草、枇杷叶各9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江西民间草药》:“治疔疮、痈肿:抱石莲9~12g,水煎服。” ②《福建中草药》:“治胆囊炎:鲜抱石莲100g,豆腐200g,火炖服。”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肺结核潮热:鱼鳖金星30g,水龙骨15g。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内脏及外伤出血:鲜鱼鳖金星2kg加水5000ml,蒸馏成2000ml,制成注射剂,使每1ml含生药1g。每次肌肉注射2ml,每日3次。” ⑤江西中医药 1957;(4):“治咳嗽吐血、瘰疬:鱼鳖金星9g,水煎服。” ⑥江西中医药 1957;(4):“治乳岩:鱼鳖金星9g,用酒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