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子螺
书籍:中药辞海第三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1202页(863字)
【概况】:
基源 为锥螺科锥螺属动物棒锥螺、笋锥螺,药用其壳。
原动物 棒锥螺Turritella bacillum Kiener。笋锥螺Turitella terebra Linnaeus
形态 棒锥螺贝壳呈尖锥状,壳质坚厚,每层高、宽增长均匀,缝合线深,呈沟状。壳顶尖细,螺旋部每一壳口近圆形,壳口内具有与壳表面螺肋相同的沟纹。外唇很薄,易破碎。厣角质,易破碎,圆形。(图见《中国动物药》.图24)
生境与分布 棒锥螺生活在潮湿带的低潮线至深40m的海底。分布于东海与南海。
笋锥螺贝壳尖锥状,壳顶尖细,极易破损。壳高约为壳宽的5倍。壳层中部突出,螺旋部每层表面具有5~6条明显的螺肋。体螺层约为11条。贝壳表面黄褐色或淡紫灰色。壳口近圆形,厣角质,栗色,圆形。(图见《中国动物药》.22页.图25)。笋锥螺生活于较深的泥沙质的地方。多分布于20~40m深的海底。分布于东海与南海。
【生药】:
采集 退潮后于沙滩上掘沙捕捉,捕后置沸水中烫死,将肉取出,洗净晒干。
【化学】:
笋锥螺贝壳含糖蛋白、色素,Aragonite中含Mg、Sr、Fe、Cu、Mn、Na等,并含大量碳酸钙。
参考文献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7
【药性】:
功效 清热解毒,平肝。
主治 痔疮,结膜炎。
用法用量 内服:15~25g。外用:贝壳煅灰煎水洗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