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缨菊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155页(943字)
【概况】:
基源 为菊科黄缨菊属植物黄缨菊的全草。
原植物 黄缨菊Xanthopappus subacaulis C.Winkl.
形态 多年生无茎草本。根粗壮,直径可达2.5cm,棕褐色。
茎极短,粗,被纤维状撕裂的叶柄残鞘。叶莲座状,叶柄长可达10cm,基部扩大为鞘;叶片坚硬革质,长椭圆形或线状长椭圆形,长20~30cm,宽5~8cm,羽状深裂,中脉在背面突起,裂片边缘有不规则小裂片,表面无色,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绒毛。
头状花序数至20个密集成团球状,直径5~12cm,具1~2线形或线状披针形的苞叶;总苞钟状,宽约6cm,总苞片8~9层,最外层披针形,长2~2.5cm,坚硬,革质,顶端渐尖成刺芒,中层披针形或长披针形,坚硬,革质,长3~3.5cm,最内层线形或宽线形,硬膜质;全部小花管状,两性,黄色,顶端5齿裂,裂片线形。瘦果偏斜倒长卵形,长约7mm,宽约4mm,压扁,有褐色斑点;冠毛淡黄色,刚毛状,向顶渐细,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
花果期7~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605页.图662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400~4000m的草甸、草原及干燥山坡。分布于中国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
。【化学】:
全草含黄酮甙、强心甙、皂甙等成分。
参考文献 中草药通讯1974;(5)∶18
【药性】:
性味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性微寒。有小毒。”
功效 止血,催吐。
主治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吐血,子宫出血,食物中毒。” ②《新华本草纲要》:“吐血,子宫功能性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食物中毒,过敏性紫癜。”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