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渐尖毛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585页(1094字)

【概况】:

异名 金星草(《植物名实图考》),小叶凤凰尾巴草(《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小水麻蕨(《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肋巴、舒筋草、黑舒筋(四川)。

基源 为金星蕨科毛蕨属植物渐尖毛蕨的根状茎。

原植物 渐尖毛蕨Cyclosorus acuminatus(Houtt.)Nakai(Polypodium acuminatum Houtt.),又名尖羽毛蕨(《海南植物志》),小毛蕨(《台湾植物志》)。

历史 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以金星草为名,云:“生山石间。横根多须,抽茎生叶,如贯众而多齿,似脊而齿尖,叶背金星极多,盖狗脊之别种。”根据所述并考证其附图,与本种近似。

形态 植株高80~150cm。

根状茎长而横生,疏生披针形棕色鳞片,全缘。叶远生;叶柄长30~60cm,深禾秆色,基部疏生鳞片,向上近无毛;叶片近革质,两面近无毛,披针形,长60~100cm,宽15~30cm,二回羽裂;羽片互生,无柄,15~20对,线状披针形,长7~15cm,宽1~2cm,顶端渐尖,基部截形,羽状浅裂至半裂,下部的羽片反折而不缩短或稍缩短;裂片斜向上,长圆形,18~24对,宽2~3mm,顶端锐尖,全缘或有微齿,基部上侧一片裂片常较长,叶轴和羽轴及中脉下面有刚毛;叶脉羽状,每裂片有侧脉7~8对,基部一对交结,第二对伸达缺刻底部的透明膜,第三对以上伸达缺刻以上的叶边。

孢子囊群圆形,背生于侧脉中部稍上处;囊群盖大,肾形,棕色,膜质,最后卷缩,密生柔毛。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211页.图421)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00~1200m的田边、路旁或林下溪谷处。

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日本、朝鲜、越南也有分布。

。【药性】:

功效 清热,健脾,镇惊,解毒。

主治 《新华本草纲要》:“烧烫伤,小儿疳积,狂犬咬伤,淋病,淋巴结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0~180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狂犬咬伤:渐尖毛蕨150~180g。水煎服。”

上一篇:淋法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三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