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枇杷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673页(1143字)

【概况】:

基源 为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的种子。

原植物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

余项参见“枇杷叶”条。

【化学】:

含苦杏仁甙(Amygdalin)、游离的氢氰酸、4-亚甲基-DL-脯氨酸(4-Methylene-DL-proline)、反-4-羟甲基-D-脯氨酸(trans-4-Hydroxymethyl-D-proline)、顺-4-羟甲基脯氨酸(cis-4-Hydroxymethylproline)、甾醇、蜡醇(Cerylalcohol)、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和淀粉[1],尚含绿原酸、新绿原酸(Neochlorogenic acid)、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咖啡酸、d-儿茶酸、d-棓儿茶酸及苏氨酸、脂肪、色素、糖等[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250 [2]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402

【药理】:

毒性 儿童或成人误食炒熟枇杷核,可引起中毒,出现呕吐、神志昏迷,可致死。成分苦杏仁甙的药理毒性见杏仁条。

参考文献 江苏中医 1960;(5)∶32

【药性】:

性味 苦,平。

①《本经逢原》:“大寒。” ②《现代实用中药》:“苦,平。” ③《四川中药志》:“微寒,苦。”

归经 《本草再新》:“入肾经。”

功效 化痰止咳,疏肝理气。

主治 咳嗽,疝气,水肿,瘰疬。

①《纲目拾遗》:“治肝有余诸症,气实者可用。” ②《本草再新》:“治疝气,消水肿,利关节,治瘰疬。” ③《现代实用中药》:“镇咳祛痰。” ④《四川中药志》:“疏肝理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食物药用指南》:“治咳嗽多痰:枇杷核去外壳30g,晒干,捣碎,煎煮10~15分钟,去渣,加白糖适量。1日2次服用。” ②《食物药用指南》:“治瘰疬:枇杷核去外壳晒干,研为细末,热酒调敷患处。”

上一篇:枇杷花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二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