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915页(1296字)
【概况】:
异名 石韦(《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 为水龙骨科假瘤蕨属植物大果假瘤蕨的全草。假瘤蕨属全世界约60种,分布于亚洲亚热带地区;中国约有50种,其中6种供药用。
原植物 大果假瘤蕨Phymatopsis griffithiana(Hook.)J.Smith(Polypodium griffithianum Hook.),又名葛氏费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大果假茀蕨(《植物研究》),大果假密网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 植株高15~45cm。
根状茎细长,横生,密被鳞片,鳞片上部渐尖呈长钻形,基部卵形;叶远生;叶柄长5~20cm,禾秆色;叶片近革质,长10~25cm,宽2.5~4cm,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尖头或渐尖头,基部宽楔形或圆楔形,边缘软骨质,多少波状起伏,无缺刻;侧脉两面明显。孢子囊群大,圆形,着生于侧脉之间,靠近主脉。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251页.图50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300~3200m的石上或树干上。分布于中国西南及安徽、广西。
。
【药性】:
性味 苦、微酸,寒。
①《嘉祐本草》:“苦,寒。” ②《图经本草》:“微酸,至冷。”
归经 《本草再新》:“入脾经。”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 痈疡,肿毒,瘰疬,恶疮,暴赤火眼,淋病,肠风。 ①《嘉祐本草》:“主痈疽疮毒,大解硫黄毒,发背,痈肿,结核,用叶用根酒煎服之。又可作末冷水服及涂发背疮肿上。根碎之浸油涂头,生毛发。
” ②《本草蒙筌》:“解毒消肿,专理外科。初起恶疮,未溃阳毒,治颈瘰疬,发背痈疽。” ③《纲目》:“解热,通五淋,凉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①《图经本草》:“服后下利,须补,治乃平复,老年不可辄服。” ②《纲目》:“忧郁气血凝滞而发毒者,非所宜也。”。【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经验方》:“治五毒发背:金星草全草120g,洗净焙干,甘草3g。捣末,酒煮后入瓶,时时饮服。忌生冷油肥毒物。
” ②《续本事方》:“治肠风:金星草、陈干姜各90g,研末,每服3g,水调服。”
单方应用 《濒湖集简方》:“治脚膝烂疮:金星草背上星,刮下敷之。”。【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金星草,即石韦之有金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