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第六册》第438页(317字)
【方源】: 
《伤寒总病论》卷二。
 【组成】: 
知母一两半 麻黄一两 芍药 黄芩 甘草 桂枝各半两
 【用法】: 
上
咀。
水二升半,煮麻黄数沸,去上沫,纳诸药,取一升三合,去滓,每温饮一大盏,半日可相次三服。温覆令微汗。
若心烦欲水,当稍与之,令胃中和则愈,未汗尽剂。
 。【主治】: 
伤寒愈后,由于发汗不尽,余毒气在心胞络间,有不了了证者,谓至十日或半月二十日,终不惺惺,常昏沉似失精神,言语错谬,或无寒热,有似鬼祟,或朝夕潮热颊赤,或有寒热如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