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

书籍: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 更新时间:2018-11-10 21:06:40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第685页(1896字)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戊己汤(《症因脉治》卷四)、芍药汤(《蒿崖尊生》卷七)。

【组成】:

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

【用法】: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二次温服。

【功用】:

①《杂症会心录》:温养脾土而生阴血。②《伤寒论讲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主治】:

阴血不足,血行不畅,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

①《伤寒论》: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足温者。②《玉机微义》:小肠腑发咳,咳而失气。③《医统》:四时伤寒腹痛;小儿热腹痛,小便不通;痘疹肚痛。④《张氏医通》:营血受伤,热不止。

⑤《类聚方广义》:小儿夜啼不止,腹中挛急甚者。⑥《伤寒温疫条辨》:妇人伤寒,汗解表除,热入血室,经水过多,无实满者;及杂病木克脾土,阴阳血气不和而腹痛。

⑦《杂症会心录》:产后腹痛。

。【宜忌】:

《辽宁中医杂志》(1981,4∶25):使用本方宜辨虚实,虚热者可用,虚寒者不宜用。

【方论选录】:

①《注解伤寒论》: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也。

酸以收之,甘以缓之,酸甘相合,用补阴血。②《医方集解》:此足太阴、阳明药也,气血不和,故腹痛。

白芍酸收而苦涩,能行营气;炙甘草温散而甘缓,能和逆气;又痛为木盛克土,白芍能泻肝,甘草能缓肝和脾也。

【临证举例】:

①足肿痛 《经方实验录》:四嫂,足遇多行走时则肿痛而色紫,始则右足,继乃痛及左足,天寒不可向火,见火则痛剧,故虽甚恶寒,必得耐冷,然天气过冷,则又痛,晨起而肿痛止,至夜则痛如故。

按历节痛足亦肿,但肿常不退,今时有退者,非历节也,惟痛甚时筋挛。用芍药甘草汤以舒筋。

赤、白芍各一两,生甘草八钱,二剂愈。②转筋 《浙江中医杂志》(1982;4∶181):贾某某,男,53岁,左腨经常转筋,多在夜晚发作,发时腿肚聚起一包,腿不能伸直,患侧拇趾也向足心抽挛,疼痛难忍,脉弦细直,舌红绛少苔。

此为肝血不足,血不养筋,筋脉绌急所致。用白芍24克,炙甘草12克,四剂愈。③舞蹈症 《山东中医杂志》(1983;6∶4):覃某某,女,11岁,手足不断舞动,行走摇摆不稳,双手持物不牢,面部呈鬼脸样动作,舌不断伸缩,头部摇晃,烦躁不安,舌淡苔白,脉弦细,有膝关节疼痛史,诊为小儿舞蹈症。系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治宜滋阴养血,缓急解痉。拟芍药甘草汤:芍药30克,甘草30克,水煎服,七剂愈。④胃扭转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4∶29):孙某某,女,38岁,胃脘胀痛20多年,后10年伴发频繁呃逆,大声暖气,每年复发2~3个月,近一年加重,呈持续状态,不能右侧卧,查上消化道未见器质性病变,胃呈扭曲状,诊为胃扭转。用芍药20克,甘草20克,日一剂,浓煎取汁,日服三次。

服药后第一天,诸症减,续服20余剂痊愈,查胃形态恢复正常。⑤过敏性肠炎 《辽宁中医杂志》(1981;4∶25):范某某,男,成人,腹痛,腹泻绵绵不愈,诊为过敏性肠炎。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小弦,腹痛,按之则舒。

此乃肝脾不和,脾气滞结,脉络不行,治宜调肝和脾。

方用芍药甘草汤:生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服4剂痊愈。⑥顽咳 《湖南中医杂志》(1986;1∶44):李某某,男,55岁,咳嗽少痰,郁郁微烦一年余,食纳一般,二便调,舌边尖红赤,少苔,脉沉弦细稍数,曾服二陈汤、止嗽散、九仙散等无效。

据其证见郁郁微烦等,试以肝火犯肺论治。方用芍药甘草汤:白芍30克,甘草20克,日服一剂,水煎取汁200毫升,一日三次,服5剂愈。

。【现代研究】:

镇痉作用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1;5∶46):芍药甘草汤水煎剂对雄回肠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方对外因性乙酰胆碱作用于回肠引起的收缩有抑制作用;对经肠壁的低频电刺激引起的牵拉反应,有轻度持续性抑制作用。《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10∶21):大量的芍药甘草汤对病变性的异常兴奋起显着的抑制、镇静作用;而小量的芍药甘草汤,对胃肠运动机能,反而呈现了兴奋的,促进的作用。

上一篇:芍药补气汤 下一篇:芍药清肝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