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石膏汤

书籍: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 更新时间:2018-11-11 00:20:56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第764页(2533字)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人参竹叶汤(《三因》卷五)、石膏竹叶汤(《易简》)。

【组成】:

竹叶二把 石膏一升 半夏半斤(洗)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梗米半升

【用法】: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每服一升,一日三次。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①《古方选注》:补胃泻肺。②《伤寒论类方》:滋养肺胃之阴气,以复津液。③《伤寒论章句》:滋养肺胃,清火降逆。

④《古本伤寒心解》:滋阴养液,补虚清热。

⑤《成方便读》:清热,养阴,益气。

【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虚羸少气,身热多汗,呕逆烦渴,唇干口燥,或虚烦不寐,舌红少苔,脉虚数。

现用于中暑、糖尿病、小儿夏季热等出现气阴两伤证候者。

①《伤寒论》: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②《外台》引《张文仲方》:天行表里虚烦。

③《局方》:伤寒时气,表里俱虚,遍身发热,心胸烦满;诸虚烦热,与伤寒相似,但不恶寒,身不疼痛,头亦不痛,脉不紧数。

④《直指》:伏暑内外热炽,烦躁大渴。⑤《普济方》:中暑,渴烦吐逆,脉数者。⑥《奇效良方》:小儿虚羸少气,气逆欲吐,四体烦热。⑦《医统》:阳明汗多而渴,衄而渴欲饮水,水入即吐,病愈后渴。

⑧《医方集解》:肺胃虚热;伤暑发渴脉虚。⑨《西塘感症》:烦躁,起卧不安,睡不稳。⑩《叶氏女科》:妊娠燥渴,胃经实火。⑾《杂病源流犀烛》:暑风;夏热病并小便不利;唇病大渴。

⑿《奇正方》引《经验方》:小儿伤寒久不除,愈后复剧,瘦瘠骨立者;骨蒸唇干,口燥欲得饮水者。⒀《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痱子。

。【宜忌】:

《外台》引《张文仲方》:忌海藻、肉、菘菜、饧。

【方论选录】:

①《注解伤寒论》:辛甘发散而除热,竹叶、石膏、甘草之甘辛以发散余热;甘缓脾而益气,麦门冬、人参,梗米之甘以补不足;辛者,散也,气逆者,欲其散,半夏之辛,以散逆气。

②《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竹叶、石膏之辛寒,以散余热;人参、甘草、麦冬、粳米之甘平,以益肺安胃,补虚生津;半夏之辛温,以豁痰止呕。故去热而不损其真,导逆而能益其气也。③《伤寒溯源集》:竹叶性寒而止烦热,石膏入阳明而清胃热,半夏蠲饮而止呕吐,人参补病后之虚,同麦冬而大添胃中之津液,又恐寒凉损胃,故用甘草和之,而又以粳米助其胃气也。④《古方选注》:竹叶石膏汤分走手足二经,而不悖于理者,以胃居中焦,分行津液于各脏,补胃泻肺,有补母泻子之义也。竹叶、石膏、麦冬泻肺之热,人参、半夏、炙草平胃之逆,复以粳米缓于中,使诸药得成清化之功,是亦白、越婢、麦冬三汤变方也。

⑤《金鉴》:是方也,即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冬、半夏、竹叶也。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此仲景白虎变方也。

《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故用人参、粳米,补形气也;佐竹叶、石膏、清胃热也;加麦冬生津,半夏降逆,更逐痰饮,甘草补中,且以调和诸药也。

⑥《血证论》:方取竹叶、石膏、麦冬以清热,人参、甘草、粳米以生津。妙在半夏之降逆,俾热气随之而伏;妙在生姜之升散,俾津液随之而布,此二药在口渴者,本属忌药,而在此方中,则能止渴,非二药之功,乃善用二药之功也。

⑦《成方便读》:方中以竹叶、石膏清肺胃之热,然热则生痰,恐留恋于中,痰不去热终不除,故以半夏辛温体滑之品,化痰逐湿,而通阴阳,且其性善散逆气,故又为止呕之圣药,况生姜之辛散,以助半夏之不及,一散一清,邪自不能留恋。人参、甘草、粳米以养胃,麦冬以保肺,此方虽云清热,而却不用苦寒,虽养阴又仍能益气,不伤中和之意耳。<临症举例>=①阳明暑疟 《王氏医案》:己亥夏,予舅母患疟,服柴胡药二三帖后,汗出昏厥,妄语遗溺,或谓其体质素虚,虑有脱变,劝服独参汤,幸表弟寿者,不敢遽进,乃邀孟英商焉,切其脉洪大滑数,曰阳明暑疟也,与伤寒三阳合病同符,处竹叶石膏汤,清热兼益气,两剂而瘳。②消渴 《经方应用》:一女性患者,56岁,农民。

患糖尿病多年,近来自觉神疲乏力,口渴引饮,溲多,诊得脉细数,舌红少津,身形消瘦。凭症参脉,系胃热内盛,气津俱损,宜清胃热,益气阴,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味,竹叶12克,生石膏30克、麦冬12克、法半夏6克、甘草3克、北沙参12克、天花粉12克、淮山药18克、粳米一撮。

三剂后,口渴显着减轻,续服原方三剂,后未再复诊。③余热未净,气阴两伤 《古方新用》:王某,女,6岁,1978年12月初诊。

患儿三天前发烧38.5℃,伴有咳嗽,少痰、头痛、纳差、X线胸透未见异常。

先用四环素、甘草片、克感敏等药物治疗,因无效而改用静脉点滴红霉素两天,体温仍在38℃以上,故邀中医诊治,乏力懒动,舌尖红苔薄黄、中心略厚,脉弦细。

辨证为余热未净、气阴两伤,用本方治疗,党参3克、半夏9克、粳米12克、麦冬24克、竹叶9克、生石膏48克、甘草6克,水煎,分三次服。服上药二剂后,热退症消,体温降至36℃。

停药观察三日,再未见发热,饮食渐增,开始下地玩耍。④流行性出血热 《河南中医》(1983;3∶33):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流行性出血热32例,男28例,女4例,年龄20~40岁,病程1~2天者25例,3天以上者7例。根据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以本方适当加减,疗程7~18天,全部治愈,其中18例随访3~12个月,未见复发。。【备考】:

本方方名,《张文仲方》引作“竹叶汤”(见《外台》)。

《活人书》有生姜,《医学入门》有生姜汁。本方加生姜,名“竹叶加生姜汤”(见《圣济总录》)。

上一篇:竹茹饮子 下一篇:竹叶石膏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