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401页(1130字)

维吾尔族的特色食品。在新疆,馕的历史悠久,我国许多史料中都有记载。自治区博物馆陈列的吐鲁番出土的唐朝的馕,说明在2000多年前,吐鲁番人就会做精细美味的馕了。馕,古代称“胡饼”、“炉饼”。我国历史上许多着名人,在他们的诗篇中还描写过馕。白居易在《寄胡饼与杨万州》中说:“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以辅兴无。”贾思勰着的《齐民要术》中,摘录了“食经”关于做馕的技术资料,可见馕在我国食谱中由来已久。馕是以面粉为主原料制作,面经发酵,不放碱,放少许盐。馕大都呈圆形,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间薄,边沿略厚,中央戳有许多花纹,直径足有40-50厘米。这种馕一个要用1-2公斤面粉,被称为馕中之王。最小的馕只有茶杯口那样大,叫“托喀西”馕,厚约1厘米多,是做工最精细的一种小馕。还有一种直径约10厘米,厚约5-6厘米,中间有一个洞的“格吉德”馕,汉族同志叫它“窝窝馕”,这是所有馕中最厚的。维吾尔族多喜欢吃这种馕。特别是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做窝窝馕的技术很高,他们烤出的馕颜色焦黄,且带有光泽,味道香美。除用发酵面做馕外,也有不用发酵面做馕的。“喀克齐”馕和“比特尔”馕就是用死面做的,这种面要和上油和清油,擀薄后烤成的。“喀特玛”馕是用死面和油,不过加工更加精细,用一层面一层油拧在一起,擀薄后烤成。这些馕都具有香、脆、酥和久放不变质等特点,也叫油馕,逢年过节或是遇到喜事维吾尔族人常做这种馕来招待客人。还有一种馕是甜馕,叫“西克曼”馕,就是把冰糖化开涂在馕的表面,烤熟后冰糖结晶在表面,很诱惑人。在众多馕的品种中,要数“阔西”馕和“阔西格吉达”馕最好吃,这些都是肉馕。作法是把肥羊肉切碎,放上洋葱、盐和佐料,和在发面里或包在里面,然后放在馕坑里烤。馕的种类和花样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丰富。除了面粉外,芝麻、洋葱、蛋、清油、酥油、奶、糖、盐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在做“托喀西”馕和其它馕时,不仅要放油、蛋、糖等原料,还要在表面撒些“斯亚旦”(黑草籽,很象黑芝麻),这种馕味道好,长时间保存也不会变质。馕的大部分在馕坑里烤成。馕坑由于地区不同,形式和材料也各不相同。一般馕坑高一米左右,用羊毛和粘土做成倒扣的缸形土坯,四周用土块垒成方形土台;南疆一些地区则选用当地的硝来和泥做馕坑坯;乌鲁木齐一带的维吾尔族人还用砖来砌馕坑,这种馕坑有大有小,也成方形,一般根据人口多少来定其大小。馕一般在馕坑烤制,但有些馕却不是。例如有一种肉馕却是在铁锅里用油炸成的。此外,还有一种古老的烤馕方法,即把馕埋在烧过的柴火热灰里,不用翻,也不用看,半个小时后就烤熟了。吃时,吹掉表面的灰,其味道同样可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