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通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795页(5631字)
【概况】:
异名 通草(《本经》),五叶木通、野木瓜、预知子(《开宝本草》)。
基源 为木通科木通属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的干燥藤茎。
原植物 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
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var.australis(Diels)Rehd.,正品木通一般指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
历史 木通原名通草,始载于《本经》列为中品。《图经本草》载:木通“藤生,蔓大如指,其茎干大者径三寸,一枝五叶,颇类石韦,又似芍药,三叶相对。夏秋开紫花,亦有白花的。结实如小木瓜,食之甘美。
”按上所述,似与本种相仿。《纲目》收入草部蔓草类。今商品木通《中国药典1963年版》收载的木通为本种,除本属几种植物及本科八月瓜属、串果藤属植物外,东北多用马兜铃科的关木通,淮木通是西南所用的川木通《中国药典1977年版》及毛茛科的铁线莲属数种植物。其果实为预知子来源之一(《中国药典》1977、1990年版)。
又《本经》的通草到唐末宋初已分化为木通与通草两种中药材,苏颂指出:“俗间所谓通草乃通脱木也,古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而近代商品的大通草为五加科通脱木,旌节花属数种植物的茎髓亦有用作小通草。
木通果实除药用作预知子外,通呼八月楂、八月瓜或挪子(腊瓜、那瓜)。
而藤蔓呼为拿藤拿绳。
江苏以带叶的藤蔓充作“海风藤”用。
形态 木通为缠绕木质藤本,幼枝带紫色,老枝密布皮孔。
叶簇生在短枝上,小叶5,倒卵形或椭圆形,顶端微凹并有细尖,全缘。小叶柄细,具关节,中央的最长,侧生的依次渐短。花单性,雌雄同株;总状花序生于短枝枝端,长约10cm,雄花生于上部,下部着生雌花1~2,较大;雌花花被片3.暗紫色,内退化雄蕊6,心皮3~12;雄花具雄蕊6。
蓇葖果肉质,浆果状,椭圆形或略呈肾形,两端圆,长约8cm,径2~3cm,常1~2枚生于果柄上。种子多数,长卵形而稍扁,黑色或黑褐色。花期4月,果期8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图1513)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山沟溪旁等处的乔木与灌木林中。分布于陕西、江苏、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
三叶木通,白木通参见“八月札”条。
。【生药】:采集 夏、秋季采收,截取茎部,刮去外皮,阴干。
白木通产于四川、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木通主产于江苏、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关木通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小木通产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绣球藤产于四川。
鉴别
性状 白木通茎藤圆柱形而弯曲,长30~60cm,直径1.2~2cm;表面灰褐色,外皮极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裂纹,节不明显,仅可见侧枝断痕。
质坚硬,难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较厚,黄褐色,木部黄白色,密布细孔洞的导管,夹有灰黄色放射状花纹,中央具小形的髓。气微弱,味苦而涩。以条匀,内色黄者佳。
木通藤茎弯曲,直径1~1.8cm;表面黄棕至暗棕色,粗糙,有纵沟纹及不规则裂纹,外皮有明显剥落,有侧枝断痕。断面皮部黄棕色,木部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髓小。
显微 木通或三叶木通皮层外侧有切向排列的石细胞群,中柱鞘纤维束与石细胞连成断续环带;纤维、石细胞及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洗净,略浸,润透,切薄片、干燥。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化学】:日本产木通含木通皂甙(Akeboside)a,b,c,d,e,f,g1,g2,h,i,j,k[2]。从中尚分离出桦木醇(Butulin)、豆甾醇、β-谷甾醇及其β-D-葡萄糖甙、肌醇、蔗糖[3]和山柰酚[4]。
参考文献 [1]药学杂志(日) 1974;94(2)∶194 [2]Chem Pharm Bull 1974;22(10)∶2294 [3]药学杂志(日) 1974∶94(2)∶189 [4]CA 1976;85∶156619z
【药理】:
①利尿作用 商品木通煎剂给兔ig或iv,均有利尿作用,但对去肝兔则无利尿作用。
家兔每日ip木通醇浸剂0.59g/kg,连续5d,有利尿作用,且较im0.1mg/kg的汞撒利为强。灰分无利尿作用,其利尿与所含钾盐无关。
木通甲醇提取物,对大鼠经双侧颈静脉结扎所致充血性水种,有明显抗水肿与利尿作用。亦有报道利尿作用不明显。
②抗菌作用 本品醇浸液(1∶20)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杆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水浸剂(1∶5)对堇色毛癣菌也有抑制作用。 ③其他作用 木通皂甙元丁香素、常春藤甙元或水浸出物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对大鼠用角叉菜胶所致足肿胀有抑制作用。
毒性 木通皂甙po毒性较小,其溶血指数为6.742,溶血作用较弱。
参考文献 中药药理与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74
。【药性】:
性味 苦,凉。
①《本经》:“辛,平。” ②《吴普本草》:“雷公:苦。” ③《药性论》:“微寒。” ④《海药本草》:“温,平。”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寒。”
归经 心、小肠、膀胱经。
①《纲目》:“手厥阴心包络、手足太阳小肠、膀胱。” ②《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太阳经。” ③《药品化义》:“入脾、心、小肠、膀胱四经。” ④《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 ⑤《要药分剂》:“入心、肾、膀胱、小肠四经。”
功效 泻火行水,通利血脉,止痛通乳。
主治 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月经不调,闭经,乳汁不通。 ①《本经》:“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 ②《吴普本草》:“止自汗。” ③《别录》:“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瘘,踒折,齆鼻息肉,堕胎,去三虫。” ④《药性论》:“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
” ⑤《食疗本草》:“煮饮之,通妇人血气,又除寒热不通之气,消鼠瘘,金疮,踒折,煮汁酿酒妙。” ⑥《本草拾遗》:“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 ⑦《海药本草》:“主诸瘘疮;喉咙痛及喉痹,并宜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 ⑧《食性本草》:“主理热淋疾,小便数急疼,小腹虚满,宜煎汤并葱食之有效。” ⑨《日华子本草》:“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治健忘,明耳目,鼻塞,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疔,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羸劣乳结,及下乳。
” ⑩《安徽药材》:“治脚气浮肿。” ⑾《全国中草药汇编》:“泌尿系感染,小便不利,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红崩,白带,乳汁不下。” ⑿《中草药学》:“尿路感染,小便不利,口舌生疮,心烦不眠,乳汁不通,经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内无湿热,津少气弱,精滑溲频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疏》:“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禁用。妊娠忌之。” ②《得配本草》:“肾气虚,心气弱,汗不彻,口舌燥,皆禁用。”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忌生冷、辣物。”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①配生甘草稍、竹叶,治尿路感染,心烦口渴,小便赤涩。
②配瞿麦、萹蓄,治血淋。 ③配冬葵子、茅根,治石淋。 ④配滑石、车前子,治下焦湿热,小便不利。 ⑤配木贼、匏壳,治急性肾炎水肿,小便不利。 ⑥配生地黄,治血尿。 ⑦配猪苓、桑白皮,治遍身肿满,喘促烦闷。 ⑧配枳壳,治泄泻水谷不分,小便全无及小肠气滞。 ⑨配甘草、马齿苋,治痢疾。
⑩配延胡索、牛膝,治妇人血滞经闭。 ⑾配穿山甲、留行子,治乳汁不下。
方选和验方 ①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治心经热盛,口渴面赤,心胸烦热,渴欲冷饮,或心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尿道刺痛:生地黄、甘草、木通各等份。为末,每服9g,加竹叶,水煎,食后服。
②木通汤(《证治准绳》)治小儿血滞于心,心窍不通,语言不出:木通、菖蒲、防风、枳壳、全蝎、炒僵蚕、甘草、木香、炮天南星各等份。为粗末,每服6g,加生姜1片,猪心3片,紫苏叶5叶,水煎服。 ③木通汤(《圣济总录》)治产后乳汁不下:木通、钟乳、栝楼根、甘草各30g,漏芦(去芦头)60g。
上5味,捣锉如麻豆大,每服6g,黍米15g同煎,候米熟去渣,温服,不拘时。
④木通散(《证治准绳》)治脚气遍身肿满,喘促烦闷:木通、苏叶、猪苓各30g,桑白皮、槟榔、赤茯苓各60g。为末,每服12g,加生姜5片、葱白7~16cm,水煎,不拘时服。
⑤木通散(《太平圣惠方》)治热病,小便不通,或淋漓疼痛:木通、琥珀各30g,赤芍药、茅根、枳实、炙甘草各15g。研为散,每服12g,水煎服。
⑥云南中医杂志 1991;(5):“治湿热型精子制动症:木通15g,龙胆草、黄柏、炒栀子、虎杖各10g,车前子、泽泻、生地各15g,柴胡5g,丹皮20g。水煎服。热重者增加黄柏、炒栀子、虎杖各至15g;湿重者加苍术、厚朴、菖蒲。” ⑦湖北中医杂志1985;(5):“治初产妇缺乳,服之能通乳汁:木通18g,通草、王不留行各15g,棉花子、柴胡、当归各12g,穿山甲、桔梗、路路通、漏芦各10g,川芎6g。水煎服。” ⑧《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急性肾炎:木通、木贼各9g,匏壳30g,红枣5枚。水煎服。
” ⑨《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二便不通:木通茎9g,水煎温服,连服2次。” ⑩《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尿血痛不可忍:木通、滑石各30g,黑丑15g。共研末。每服6g,灯芯、葱白汤空腹服下。” ⑾《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痢疾:木通、甘草各9g,鲜马齿苋60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孟诜本草》:“治妇人血气:木通浓煎200~1000ml,饮之即通。” ②《本草述钩玄》:“治感风湿,患白虎历节风,遍身抽掣疼痛,足不能履地:木通60g,长流水煎服。”
①李杲:“《本草》十剂,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夫防己大苦寒,能泻血中湿热之滞,又通大便;通草甘淡……利小便,专泻气滞也。肺受热邪,津液气化之源绝,则寒水断流,膀胱受湿热,癃闭约缩,小便不通,宜此治之。其症胸中烦热,口燥舌干,咽干,大渴引饮,小便淋漓或闭塞不通,胫酸脚热,并宜通草主之。……木通下行泄小肠火,利小便,与琥珀同功,无他药可比。” ②李时珍:“木通手厥阴心包络、手足太阳小肠、膀胱之药也,故上能通心清肺,治头痛利九窍,下通泄湿热,利小便,通大肠,治遍身拘痛。《本经》及《别录》皆不言及利小便治淋之功,甄权、日华子辈始发扬之。
盖其能泻丙丁之火,则肺不受邪,能通水道,水源既清,则津液自化,而诸经之湿与热,皆由小便泄去,故古方导赤散用之,亦泻南补北扶西抑东之意。” ③仉朱谟《本草汇言》:“木通,利九窍,除郁热,导小肠,治淋浊,定惊痫狂越,为心与小肠要剂。所以治惊之剂,多用木通,惊由心气郁故也,心郁既通,则小便自利,而惊痫狂越之病亦安矣。
” ④陈士铎《本草新编》:“木通,逐水气,利小便,亦佐使之药不可不用,而又不可多用,多用则泄人元气。” ⑤汪昂《本草备要》:“君火宜木通,相火宜泽泻,利水虽同,所用各别。”
。【医药家论述】:
①李时珍《纲目》:“木贼气温,味微甘苦,中空而轻,阳中之阴,升也,浮也。与麻黄同形同性,故亦能发汗解肌,升散火郁风湿,治眼目诸血疾也。” ②黄宫绣《本草求真》:“木贼,书云形质有类麻黄,升散亦颇相似,但此气不辛热,且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能于二经血分驱散风热,使血上通于目,故为去翳明目要剂,初非麻黄味辛性燥,专开在卫腠理而使身汗大出也。” ③张德裕《本草正义》:“木贼治疗肝胆木邪横逆诸病,能消目翳,破积滞,皆消磨有余之用也。然则为目科要药者,固不仅取其克木,能磨擦障翳,亦含有疏风、泄化湿热、升散郁火诸义。
其治喉痹、血痢、泻血、血痔、血崩、月事淋漓、疝气等证,固皆气滞血瘀,肝郁不疏为病,疏泄窒滞,升散郁热,兼以伐肝火之横,而顺其条达之性,木贼之用,尽于此矣。要知克削之力甚强,即治下血、血痢、血崩、血痔诸症,皆惟有余之体为宜,苟其气虚,皆当审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