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609页(617字)

水族使用的重器,乐器。

流传于贵州东南三都水族自治县等地。系由作炊器的铜釜发展而成,原系统治权力的象征,用以号召部众进行战争,并作为祭祀、赏赐、进贡的重器。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铜鼓成为一种乐器,在节日和丧葬活动中都要使用。铜鼓体如圆墩、平面曲腰、中空无底、两旁有耳、花纹奇异。

如贵州民族文化宫收藏的T-2和T-3铜鼓。T-2鼓重12.5公斤,面径50厘米,胸径54厘米,足径60厘米,通高29厘米,鼓身四道合模。鼓面中心日纹十二芒,芒体直径11.5厘米,芒角间夹坠形纹,其外有九晕,第一晕为西字纹,第二晕为S纹,第三晕第八晕为乳钉纹,第四晕第七晕为栉纹,第五晕为主晕饰旅旗纹,第六晕为十二生肖纹,第九晕为兽面云纹,晕以弦为间。有一条长39厘米的裂纹穿过鼓面中心。

鼓身分两截,胸部为云雷纹,足部为三角纹。有四只扁耳,耳宽4厘米,耳上饰有条辫饰纹及三孔。T-3鼓重14.25公斤,面径49厘米,胸径51厘米,足径60厘米,通高28厘米,鼓身四道合模。鼓面中心日纹十二芒,芒角穿晕,芒体直径17厘米,芒角间夹坠形纹,其外有八晕。

第一晕为西字纹,第二晕为s纹,第三晕第七晕为乳钉纹,第四晕为主晕饰旅旗纹,第五晕为空白晕圈,第六晕为栉纹,第八晕为兽面云纹,晕以弦纹为间,鼓面有一条7厘米长的曲线裂纹。鼓身分两截,胸部为云雷纹,足部为三角纹,有四只扁耳,耳宽3.5厘米,饰有四道辫绳纹和四个回形纹。

上一篇:同姓不婚 下一篇:铜鼓农民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