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858页(4332字)
【集校】:
洪兴祖: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校语:婵媛,一作掸援,一作擅徊。
朱熹:同洪本。校语:婵媛,一作儃佪,非是。
黄省曾、朱多煃、汪瑗、毛晋、庄允益:同洪本。
明繙宋本:同洪本。校语亦同。
闻一多:婵媛当从一本作掸援,详《离骚》“女嬃之婵媛兮”条。
姜亮夫:掸援是也,儃佪非是。
详注。
。【集释】:
王逸:伏听天命之缓急也。
心觉自伤,又痛恻也。
洪兴祖:《归藏》曰:乾者,积石风穴之翏翏。
《淮南》曰:凤皇羽翼弱水,暮宿风穴。注云:风穴,北方寒风从地出也。
宋玉赋云:空穴来风。
朱熹:风穴,风从地出之处也。
倾寤,倾恻而觉寤也。婵媛,已见前,大率悲感流连之意也。
汪瑗:依,傍也。
穴者,巢窟之处也。盖风从地出,而又出于地之虚处,故曰虚则生风,又曰空穴来风。凡风所从出之处,皆曰风穴。
如《庄子》所谓大块之窍,宋玉所谓土囊之口,是也。自息,独宿也。倾寤,谓假寐辗转之间,忽然倾侧而觉寤也,是亦独怀不眠之意。王逸曰:“心觉自伤,又痛恻也。”得其意矣。但以婵媛爲痛恻,非是。婵媛,美女娇态貌。人之乍寤,欠伸而起,其体软弱,不能自持,若娇态也。此二字《楚辞》凡四见。《离骚》曰:“女须之婵媛”,《湘君》曰:“女婵媛兮爲余太息”,《哀郢》曰:“心婵媛而伤怀”,此三处王注皆云犹牵引也。
朱子曰:“王注意近而语疎,盖顾恋留连之意也。”夫《哀郢》之婵媛,解爲顾恋留连之意,而余三处当从予解爲是,而顾恋留连之意自在其中矣。
若直以顾恋留连解之,虽得其意,而于二字之义亦未甚明也。四句言食息之洁。
夫古之高洁之士莫如彭咸,而屈子自言其居处饮食之高洁如此,此所以爲託彭咸之所居也。
然忽倾寤以婵媛,盖又伤彭咸之不可遇,而不能忘情于怀,又将登崑仑岷山极高极远之处而寻访之,以期必得也。
依风穴以自息者,特谓伏匿于窟穴之中而託宿耳。曰风穴者,本无所取义,盖以此篇因《悲回风》而作,故曰随飘风之所仍。
曰声有隐而相感,或取其义,或用其字,间或拈出题目一二,使不离其题,而亦不屑屑以着题也。此所谓大方家大作手,无意于工而自工也。
若后世赋雪诗,而通篇絶不道雪字,以爲奇,其不然者,又皆粘皮着骨而太甚焉,其可以语此哉?
陈第:媛,古音然。
心觉自伤,展转不释。
陆时雍:风穴,卽宋玉所谓土囊之口是也。张华《博物志》:风山之首,方高三百里。
风穴如电,突深三十里,春风从此而出。又荆州佷山,有穴口,大数尺,名风井。夏则风出,冬则风入。
出入之间,吹拂左右常净。所谓风穴,大都类此。
黄文焕:随飘风之所仍,息驾无从。依风穴以自息,则不忧乎飘蕩矣。至是而快然自悟,婵媛之姿足以保矣。
前登石峦,此又曰上高巖,势若对列,意则叠进。前望路,爲人间之苦况,此则据,爲天上之淸景。前曰流风託居,此曰依风自息,苦乐一一不同。
钱澄之:此篇凡累言从彭咸之所居,盖决志自沉矣,此下则言自沉后魂之登天入地,无所不之,故又申之曰:漂翻翻其上下而终不能已,于倾寤之婵媛,至此愈真矣。
王夫之:倾寤,欹眠而寤也。婵媛,空游自得也。
林云铭:旣随风来,因就其源头而宿,不必问其爲回爲飘矣。
虽无不眠至之患,然忽倾侧而觉,又有牵恋之事。
张诗:风生每在空穴中,故曰风穴。婵媛,亦眷恋意。
于是下至风穴之中,依以自息。方假寐之时,忽然倾侧觉寤,犹眷恋流连而不能已焉。
蒋骥:风穴,在崑仑之巅。《淮南子》云:崑仑山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
卽《天问》所云西北辟啓者也。言因登天而至崑仑,忽睨楚而心有牵恋也。
奚禄诒:以上四句形容身心之清洁也。婵媛,本美貌,此只解作牵引。
胡文英:内则吸露漱霜,外复依风穴以乘凉,故烦热去而畧能自息。乃忽然倾侧而醒寤,复眷恋而不能已矣。
刘梦鹏:风穴自息,飞仙御风,不绁尘氛之意。言己将遂初解脱高尚志行,又忽倾寤婵媛,不君国也。
陈本礼:倾,同顷,俄顷。寤,同晤。婵媛,彭咸来矣。且更喜依风穴以自息,不受回风之贼。内患旣除,外侮不侵,正在自幸,不觉婵媛早已在寤。不曰彭咸而曰婵媛者,写将入水时隐隐约约,若见神见鬼,神活现。
王闿运:风穴,执政主议者也。《诗》曰:大风有隧。贪人败类依之者,顷襄也。
婵媛,伤怀之皃。
善谋不行,故悟而自伤。
沈德鸿:风穴,《淮南子》曰:暮宿风穴。
盖古代神话中地名也。自“上高巖……”以下,皆言游心高远,欲自遣愁,而愁思卒不能排遣。
闻一多:《左传》文十八年又宣六年敬嬴,公穀敬皆作顷。
又昭七年南宫敬叔,《説苑·杂言篇》敬亦作顷。此并惊倾声近字通之比。左芬《离思赋》“惊寤号咷”。
啴咺,喘息也,详《离骚》。
郭沫若:古风、凤同字,故译风穴爲凤巢。
婵媛犹蝉咺,有惊骇之意。
文怀沙:依,靠住。
自息,自己休息。(《屈原集》注)
黄孝纾:婵媛,思缠緜。自“上高巖之峭岸”至此,是假设神游高远,藉以遣愁。但并不如理想,因而俯察大江,把胸中悲愤,和楚国混乱现象,全寄托在汹涌的江涛中。
姜亮夫:忽倾寤,忽然而全了寤也。婵媛一本作掸援,此声训字,不必以字形求之者也。此句义爲伤感,卽《方言》之啴咺矣;《方言》一:“凡恐而噎噫,南楚江湘之间曰啴咺”;盖忧恐则气不舒矣。详《离骚》及余《诗骚联绵字考》。
马茂元:从“上高巖之峭岸兮”至此,写神游太空,远离尘世;下面写西登崑仑,俯瞰人寰。
朱季海:倾寤连文,倾亦寤也。《礼·少仪》:“枕、颖,几、杖(《唐石经》始倒“颖”字于“几”下,此从王引之説校改,详《经义述闻第十五·礼记中》)”,郑《注》曰:“颖,警枕也。
”《释文》颖作(王引之云:“卢氏参校宋本作,与《集韵》合。
通志堂本作颖,非也”,説并见《述闻》)。颖、俱从顷声,盖与倾同声(倾亦从顷声),《注》云:“警枕”,则以警觉爲义,是郑君读“颖()”,犹“倾寤”之“倾”也。
《説文》云:“熲,火光也。从火,顷声”。
又:“炯,光也。从火,冋声。”《仓颉篇》:“炯,明也”(唐人引此文者衆矣,详见诸家辑本,兹不备举)。熲、炯古音同在耕部,俱有光明之义,此皆本字本义。
又《説文》:“烓,行竈也。读若同”(从段説);而《方言》有云“烓,明也”者,盖借爲炯耳。字或作耿,《説文》引杜林説:“耿,光也。”又或叚蠲爲之,《尔雅·释言》:“蠲,明也。”刘师培曰:“蠲、圭音近,则蠲字叚爲熲、炯,与烓同例”,是也(刘氏释烓、炯、耿、蠲音义甚塙,详见《左盦外集卷七·古本字考》)。倾字古音与颖、、熲、炯、烓、耿皆近。
《説文·高部》:“,小堂也,从高省,冋声。廎,或从广,顷声”,是同声字或从顷声者,故与楚读相应。
今谓《悲回风》此文直以警觉、明悟爲义,盖楚语云尔。《广韵·四十一迥》有“詗”云:“明悟了知也”,揆其音义,与楚人言“倾”正合。然《九章》止书作“倾”,《远游》又或以耿、炯字爲之。其曰:“夜耿耿而不寐兮(耿一作炯)”,犹《诗》云:“寤言不寐”(见《邶·终风》)矣,后人或叚“中詗”字爲之;要之同爲借字,故其义训,都不见《説文》正篆也。
盖颖()、熲、炯、烓、耿,倾、詗,语本同源,但义有引申,字有正借耳。音转入阳,则字作囧,《説文》云:“囧,窗牖丽廔闿明也。……读若犷。
”亦或借梗爲之,《方言·第十三》:“梗,觉也(郭《注》:“谓直也”,于此未爲达诂)”,是也。后来字又或作“憬”,今《説文·心部》末有“憬”云:“觉悟也”,段玉裁、桂馥皆以爲后人附益,是也。《广韵·三十八梗》“憬”下云:“远也”,卽不收此训(《广韵》所出,卽《诗》“憬彼淮夷”字,然《説文》止作“懬”,详陆德明《毛诗音义·鲁颂·駉》“憬彼”条);而同纽下又有“暻”云:“明也;曲见悟也”:此诸文并晚出。
大抵倾与囧、梗爲转语,囧、梗与憬、暻,则古今字尔。(《楚辞解故》初编)
谭介甫:风穴,喻谗人之口。
《説文》:“自,鼻也。自,……气从鼻出,与口相助也。息,喘也。”此自息,指呼吸言,谓依谗口以爲呼吸,卽仰鼻息于谗人之口。
寤,假爲啎;倾寤,谓倾危啎逆。此四句形容子兰、屈原中谗衰落。
杨胤宗:前云:登石峦以远望兮,迺山一髮,北望郢都也;此曰上高巖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者,极言所立处之高耸也。据冥以扪天,摅虹蜺以吸露。
漱霏霏之寒霜,依汹汹之风穴,皆诗人想像之境,或曰屈子投渊之后,神魂之所游也。夫羽化遗世,徙倚云表,有从仙人偕隐之意。
忽憬然而寤,旧君客死西秦,国土日蹙百里,宗庙社稷将爲丘墟,所以睠恋牵持不能自已也。《离骚》曰:陟陞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僕夫悲余马怀兮,蜷曲顾而不行。本周流天宇,身陟崑仑,忽焉反顾宗国,睠恋而悲不自禁。是其忠爱之至性,超然生死之外也。
蒋天枢:依,倚也。
风穴,风所自出之穴,欲进而捣毁之。风卽“悲回风”之风,风穴以喻暴秦。
以,使也。
使风所从来止息风暴。
倾,反侧。忽然反侧觉醒,心仍牵萦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