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楚辞集校集释下

曾伤爰哀,永歎喟兮。

书籍:楚辞集校集释下 更新时间:2018-09-10 18:26:1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下》第1625页(3622字)

【集校】:

迁:曾伤爰哀,永歎喟兮。

洪兴祖:曾伤爰哀,永歎喟兮。校语:曾,一作增。

曾,音增。

朱熹:同洪本。

校语:此四句[按,指“曾伤”句至“人心”句]若依《史记》移着上文“怀质抱情”之上,而以下章“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承“余何畏惧”之下,文意尤通贯。但《史》于此又再出,恐是后人因校加也。

黄省曾、朱多煃、毛晋、庄允益:同洪本。

明繙宋本:同洪本。校语亦同。

汪瑗:增伤爰哀,永叹喟兮。

戴震、汪梧凤:曾唫咺悲,永歎喟兮。校语:喟,《史记》作慨。

[按,此二句戴、汪本置于“道远忽兮”下。]

王念孙:王引之云:曾伤爰哀四句,乃后人据《楚辞》增入,非《史记》原文。

曾唫恒悲四句,卽曾伤爰哀四句之异文,特《史记》在“道远忽兮”之下,《楚辞》在“余何畏惧兮”之下耳。后人据《楚辞》增入,而不知已见作于上文也。

“浩浩沅湘兮”以下,每句有兮字,而“增伤爰哀,世溷不吾知”二句下,独无兮字。与《楚辞》相合。

其增入之迹,尤属显然。永叹喟兮,《集解》引王逸曰:喟,息也。

则后四句之增,盖在裴骃以前矣。又按此四句似当从《史记》列于“道远忽兮”之下。今循其文义读之:“世旣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怀情抱质兮,独无匹兮”,皆言世莫能知也。“定心广志兮,余何畏惧兮!知死不可让兮,愿勿爱兮”,皆言己不畏死也。

其敍次秩然不紊,子长所见屈赋如此,较叔师爲长。

刘师培:《史记》于此数语后复有“曾唫”以下二十一字,张文《札记》从王氏《杂志》以“曾唫”四字卽此四字异文。

刘永济:[按,刘依朱説将“脩路幽茀”以下几句次序调整如下:]脩路幽茀,道远忽兮。曾唫咺悲,永歎喟兮。

世旣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怀抱质,独无正兮。

伯乐旣没,骥将焉程兮。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

定心广志,予何畏惧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爲类兮。惟朱熹以爲再出之文,爲后人加,非也。

当是衍文。此四句与前四句文旣有异,语亦不完。且《史记》此段每句皆有兮字,独此处上二句末无兮字,其爲衍无疑。

姜亮夫:增伤屈赋术语,作增是也。

沈祖緜:曾唫恒悲兮,永歎兮,世旣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校语:《索隐》曰:《楚词》无曾唫已下二十一字。

洪本无。而《史记》引王逸注,谓犹説也,则有二十一字矣。

注犹説也,当移下文“心不可谓兮”下。

朱季海:《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録《怀沙之赋》于“道远忽兮”下出:“曾唫恒悲兮,永歎兮。

世旣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索隐》:“《楚词》无此二十一字。”《正义》:“自曾唫以下二十一字,《楚词》本或有无者,未详。”(见日本泷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引)今《楚辞》无“曾唫”以下二十一字,与司马贞所见本正同。《正义》云:“本或有无”者,是张氏所见诸本中,不皆无此二十一字也。唐本或有之者,当是校书者依《史记》加之。

《史记》“何畏惧兮”下,又有“曾伤爰哀”四句,王引之亦谓:“乃后人据《楚辞》增入。”(説详《读书杂志·史记第五》)大抵转相涂附,其失则同,不悟“曾唫”四句,与“曾伤”云云,正是一简(王引之谓:“曾唫恒悲四句,卽曾伤爰哀四句之异文”,盖知之而未尽,王説具如《读书杂志》)。史公之于刘向,旣所见殊本,校其所读,与叔师又异,汉魏以来,莫能究其是非,良以此也。寻《汉书·艺文志》曰:“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文……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楚辞》故书,度不相远,“曾唫”以下,计名当之矣。

今谓此简于故书本在“道远忽兮”下,史公所録,实其旧弟,故敍次秩然(略如王引之所论,説具《读书杂志》);刘向所据,已错着“余何畏惧兮”下,徒就韵耳,其文义,顿成乖越。盖《怀沙》之“乱”,起言道远焉归(汩、忽二韵),承之以重伤无告(喟、谓二韵),卒言知命不惧(错、惧二韵),承之以死义勿让,语势相生,无可击,《赋》言“余何畏惧”,自有所指,王引之云:“言己不畏死”,旣得之矣。

若如今本,则起便颠蹙,如狼跋其胡,卒复却顿,又载其尾也。〇《史记》“曾伤”爲“曾唫”者,《方言·第一》:“悼、怒、悴、慭,伤也。

……楚颍之间谓之慭。”唫、慭双声,西汉人或读侵入眞(《安世房中歌》以“心”与“申、亲、辏”韵,《铙歌·远如期》以“心”与“陈、”韵),故《方言》字作慭,其实屈《赋》言“唫”,犹楚颍间言慭,皆楚人语,通语则谓之伤。《悲回风》:“孤子唫而抆泪兮”(《注》:“自哀焭独,心悲愁也”),与《怀沙》“曾唫”字正同,唫亦当训伤,洪氏《补注》以爲吟歎字,非也。盖史公于此,犹存故书之眞,故《怀沙》、《悲回风》读皆相应,通其楚语而可知也。

刘向校《怀沙》,作“伤”字,其义则是,其字则已非其旧(此以通语代方言之例),但未知竟出何师读耳。〇“喟”爲“”者,“”,读与“”同。

《説文·口部》:“喟,大息也”;又:“,叹也,……《》曰:‘其叹矣’”;又:“叹,吞歎也;一曰:大息也。”喟、古音同在脂部,喟、、叹义之相通,是喟、音义俱近,喟亦之转语矣。

《史记》读“喟”爲“(同)”者,字从其方耳。然《离骚》云:“喟凭心而历兹”,文与《怀沙》相应,明《楚辞》故书自作“喟”也。

(《楚辞通故》初编)。【集释】:

王逸:爰,于也。

喟,息也。言己所以重伤,于是歎息自恨,怀道不得施用也。

郭璞:《释诂》“齂呬息也”注:“齂呬,皆气息貌。”案者,喟之假音。

又《方言》:“嘳,怜也。沅澧之原,凡言相怜哀谓之嘳”,注:“音蒯”。

汪瑗:然而犹增伤永叹者,盖因斯世斯人,常度永替,喜圆刓方,玄文微睇,反讥不明,白黑上下,颠倒变常,同糅玉石,舞囚凰,不知其果何如其爲心也?是以爲是伤时之叹耳。

黄文焕:旣无畏惧而又不能不叹伤者,君国之恨,地下逝魂所不能忘。

骨化形消而此伤犹增,此叹犹永也,生前之伤叹莫之省,死后之伤叹益莫之闻,九泉迥隔,又安能呼溷浊之人而声相谓俾改故辙慰此逝魂乎?

王夫之:而伤怀哀歎不容已者。

林云铭:曾以伤哀托之歎喟以爲词赋,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

蒋骥:爰,牵引也。诚爲可伤。

奚禄诒:曾伤二句,叠用字法有八层,总以写其抑郁之极致。杜甫诗:“万里愁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二句,分看各有四层,合看又有四层,正从原词脱胎,杜诗徃徃皆然也。

首句亦是迭用法。

戴震:曾,累也。唫,呻也。

《方言》:凡哀泣而不止曰咺。

胡文英:曾,重也。

虽重伤于哀,亦不过付之长歎而已。

刘梦鹏:爰,恚也,楚人谓恚曰爰。此卽“曾唫恒悲”四句之意,而反复叹之者也。

王念孙:引之曰:王训爰爲于,曾伤于哀,则爲不词矣。

今案:爰哀,谓哀而不止也。爰哀与曾伤相对爲文。

《方言》曰:凡哀泣而不止曰咺。又曰:爰、喛,哀也。

爰、喛、咺古同声而通用。《齐策》狐咺,《汉书·古今人表》作狐爰,是其证也。

杨胤宗:《远游》有云:唯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陆土衡《叹逝赋》亦云:悲夫!川閲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人閲人而爲世,人冉冉而行暮。

呜呼!天难匪忱,薤露易晞,故长歌以当哭也。至人不我知之叹,一篇之中,曾四致其意焉。

蒋天枢:歎喟,忧伤太息声。

王泗原:爰,助词。

句法如“亦集爰止。”(《诗·小雅·采芑》,《大雅·卷阿》)永,长。

汤炳正:曾,一本作增,“增伤”言悲伤层叠。

(《楚辞今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