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落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1036页(4549字)
1963年,美国阿迪科特(F.T.Addicott)等从未成熟的棉铃中提取出一种促进棉铃脱落的激素,命名为脱落素Ⅱ。
同期,英国韦尔林(P.F.Wareing)等从短日条件下桦树与槭树的叶片中提取出一种促进芽休眠的激素,命名为休眠素。后来证明,脱落素Ⅱ和休眠素是同一物质。1965年确定其化学结构。1967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市召开的第6届国际植物生长物质会议上,把脱落素Ⅱ和休眠素统称为脱落酸(简称ABA)。
化学结构与生理活性ABA是15碳的倍半萜烯化合物,化学名称为3-甲基-5(1′-羟基-4′氧-2′6′6′-三甲基-2′-环乙烯-1′基)2,4-戊二烯酸,分子式是C15H20O4;难溶于水或苯,易溶于甲醇、丙酮、乙醇、乙酸乙酯和碱性水溶液。
ABA有两个旋光异构体。
天然的ABA是右旋的,以(S)-ABA[或(+)-ABA]表示,抑制快反应和慢反应;它的对映体为左旋的,以(R)-ABA[或(-)-ABA]表示,只抑制慢反应。人工合成的ABA是右旋(+)-ABA和左旋(-)-ABA各占50%的外消旋物(±)-ABA,熔点为190°℃。
右旋的和左旋的ABA在多大数的情况下具有相同的生物学特性,但在导致气孔的关闭方面(-)-ABA没有活性。
第2位碳上的羧基与氢的排列不同而有顺式(cis)异构体和反式(trans)异构体。天然的ABA都是顺式的,熔点为160C,植物提取液中只有少数的反式ABA。环上的双键及羧基对ABA的活性都是很重要的。
2-顺-4-反式S-ABA普遍存在于植物体中,还在植物组织中发现与天然S-ABA有关的化合物,如2-反式ABA菜豆酸、2-反式菜豆酸、脱落酸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等,但这些物质的活性都较低,菜豆酸(phaseic acid)的生理活性只有ABA的十分之一。
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运输 ABA在植物界广泛分布。根据用旋光色散法对各类植物进行抽样测定的结果,ABA存在于全部维管束植物中,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非维管束植物中,除7种真菌外,其他真菌、细菌、藻类和苔类中尚未发现有ABA存在。
苔类和藻类植物中含有一种化学性质与脱落酸相近的生长抑制剂,叫作半月酸。
高等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中都有ABA,其中以将要脱落或进入休眠的器官和组织中较多。
植物体内ABA含量一般为0.03~4.0mg/kg鲜重。水生植物中含量较低,为3~5μg/kg鲜重。
禾谷类植物叶片中含量为50~500μg/kg鲜重。植物体内ABA含量常受环境影响,除了水分胁迫外,低温、高温、盐渍、水涝、缺氧、缺乏营养元素、红光照射、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植物的寄生与铵中毒等均可不同程度地刺激ABA合成。例如水分亏缺可以促进ABA的生物合成,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从97%下降到80%时ABA含量提高13倍,短日照和低温的作用也可使ABA含量大幅度增加。植物器官在发育过程中ABA含量也有很大变化,如棉铃在落铃期和开裂期ABA达到最高水平,含量较其他时期高出数十倍之多。
脱落酸没有极性运输的特性。在菜豆叶柄切段中,14C-ABA向基部运输的速度是向顶部运输速度的2~3倍。ABA主要以自由型的形式运输,也有部分以ABA糖苷形式运输。
AB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速度很快,在茎或叶柄中运输速度大约是20mm/h。
合成与代谢途径 质体是细胞内合成ABA的主要部位。Milborrow发现鳄梨与蚕豆的离体叶绿体与白色体都能合成ABA。
合成ABA的初始前体是甲瓦龙酸(MVA,3,5-二羟基-3甲基戊酸),从它生成法尼基焦磷酸(FPP,C15)后有两条去路:(1)C15直接途径,经脱氢、环化异构生成α-或r-芷香义乙醇,再生成α-或r-芷香义乙酸(α-或r-INAA),最后生成ABA。本途径主要存在于真菌(蔷薇生尾孢)等。
(2)C40间接途径,光合成C40的类胡萝卜素(紫黄质)经光或生物氧化(脂氧合酶作用)而裂解为C15的黄氧化素(XAN)转化为ABA。本途径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
ABA代谢也有两条途径:(1)氧化作用。经6-羟甲基脱落酸(HMABA)转化为红花菜豆酸(简称PA),再还原成二氢红花菜豆酸(DPA)。
(2)结合作用。常见的有脱落酰葡萄糖酯(ABAGE)和脱落酰葡萄糖苷(ABAGS);二氢红花菜豆酸-4′-δ-β-D葡萄糖苷(DPAGS)在某些植物中含量甚高,它也是ABA的代谢产物。
生理效应与应用 80年代后,对ABA的生理和生化研究进入一个新高潮时期。
过去ABA只被看作是一种生长抑制因子,其实ABA在植物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多方面的调控作用。
(1)促进与抑制生长:施ABA浓度小于或等于10-7mol时可促进离体黄瓜子叶生根与下胚轴的伸长,刺激单性结实种子的发育等;但大于或等于10-7mol时会抑制茎、下胚轴、根、胚芽鞘或叶片等器官的生长。用生长素类(NAA、IBA)处理仍不能生根的外植体往往存在着较高的内源GA含量,用ABA处理可促进其生根。如石刁柏雄株茎段置于10-7mol/L ABA的MS培养基上,15d和30d后生根百分率为33.3%和66.3%,对照一直无根出现。用100mg/LABA可显着减少麦、稻的“穗芽”现象。
(2)维持芽与种子的休眠:落叶树木的潜伏芽,红松、小麦种胚及马铃薯块茎的休眠与体内GA/ABA的激素平衡有关。
J.E.Villers认为,ABA之所以能使种子的休眠保持下去,就是因为它能抑制某一特殊蛋白质合成的缘故。它的作用在于抑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茎和侧芽生长,与GA有拮抗作用。ABA促进芽和种子休眠。
大麦糊粉层中ABA诱导形成一种特异性蛋白质,是a-淀粉酶的抑制剂。这种抑制效应发生在转录和转译水平。它可通过抑制或促进来调节特异基因的表达。
(3)促进果实与叶片的脱落:ABA通过促进离层的形成而促进叶柄等的脱落。棉花受精后5~10d,幼铃的ABA含量剧增,此时正是脱落敏感期。棉铃开裂时,ABA含量再次上升,表明棉铃的脱落与衰老均与ABA有关。
脱落酸对脱落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减低或抵消IAA、GA及CTK对衰老的延缓作用,促进器官的衰老,脱落的发生则是器官衰老的结果。ABA也是果实成熟衰老的促进剂,能促进跃变型的和非跃变型的果实成熟和衰老。
Osborne认为,ABA只能促进已经开始衰老的过程加速进行,却不能成为诱导衰老的起因。
(4)促进气孔关闭:ABA可使保卫细胞K+外渗增加而失去膨压,导致气孔关闭。将离体叶片表皮漂浮于各种浓度的ABA液面上,在一定范围内气孔的开度与ABA浓度成反比例。这已成为检测ABA的一种生物试法。
ABA可使气孔快速关闭,对植物又无毒害,是一种极好的抗蒸剂。
(5)对开花与性分化的效应:在长日条件下,ABA可使草莓与黑莓顶芽休眠并促进开花。GA能使大麻的雌株形成雄花,此效应可被ABA逆转,但是,ABA却不能使雄株形成雌花。黄瓜茎端ABA与GA4水平与花芽性别分化关系密切,较高的ABA/GA4比值有利于黄瓜雌花分化,反之,则有利于雄性分化。
乙烯利会促进ABA/GA4比值的上升。苹果生理分化中期ABA含量的增加是花芽分化所必需的,高含量的ABA利于花芽分化,并且适当施N肥利于增加ABA的累积。
(6)提高抗逆性:ABA能提高植物对低温、高温、干旱、水涝、盐渍等逆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有“逆境激素”之称。1983年,Singh等首次报道了烟草盐适应悬浮培养细胞中的盐胁迫蛋白,至今已发现近20种植物中存在盐胁迫蛋白。ABA诱导烟草植物对盐的适应性与诱导Osmotin的产生,从盐渍诱导体内ABA含量的增加、ABA可促进脯氨酸的累积,从而增强植物的耐盐性。ABA可以诱导渗压素的合成,内源ABA的含量与渗压素的合成具有相关性。推测氯化钠诱导渗压素的合成过程如下:氯化钠胁迫→ABA含量增加→渗压素开始合成→渗压素积累→渗压素参加渗透调节过程→细胞增强了抗盐性。Waldman等(1975)指出,苜蓿幼苗体内赤霉素和脱落酸(ABA/GA)平衡关系的变动调控着抗寒基因的表达。
Robertson等从ABA处理过的植株中分离到的mRNA进行体外转译,发现ABA诱导植物耐寒过程中,基因表达发生显着的变化,其中一种编码20kd的多肽的新合成的mRNA和ABA诱导的耐寒性增强密切相关。这种20kd的多肽也可被ABA诱导的抗寒油菜植株中分离到的mRNA转译。Chen与Li曾提出低温锻炼顺序假设:低温→糖的积累→渗透浓度提高→游离ABA含量增加→诱导特异蛋白质合成→增强抗寒性。ABA对植物抗寒力的诱导具有某种“扳机作用”。ABA提高植物抗寒性的分子机理较复杂,它是通过诱导某些特异性基因的表达,间接地提高植物的耐寒性。
。【参考文献】:1 Chen H H. plant cold Hardiness and Freoging stress,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82. 5 - 22
2 Whenhan R J,et al. Physiol plant patho. 1985,26:379
3 Singh N K,et al. Proe Natl Acad Sei. USA: 1987. 84:730
4 Guerrero E D, et al. Plant Physiol, 1988,88:401
5 Mohapatra S S,et al. Plant phy siol, 1989,89:375
6 刘祖祺,张连华.园艺学报,1990,17(3):197~202
7 刘祖祺,林定波.园艺学报,1993,20(4):335~340
(南京农业大学刘祖祺副教授撰;周燮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