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模型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17:51:3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171页(654字)
亦称“双重加工模型”。
①信息加工理论的一种。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用于解释社会态度、定型、对人知觉、记忆和决策。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的着作《心理学原理》。该理论认为,在形成判断、解决问题、决策等过程中有两种性质不同的信息加工机制起作用:一种是以保存心神的启发法为出发点的快速、容易进行的加工方式,另一种是以耗费心神的系统推论为出发点的慢速、比较难以进行的、合乎规则的加工方式。前者通常是无意识的,倾向于涉及自动加工,后者则几乎总是有意识的,通常涉及控制加工。
在某些适用领域内,前者是情感性的,后者是认知性的。②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理论假设。阿特金森和珠欧拉1973年提出。该模型假定,输入的每个字词按其知觉准量来编码(即知觉代码),以及字词意义来编码(即概念代码)。知觉代码和概念代码共同构成一个概念结。其中每个概念结的激活水平或熟悉值的强度或大小依赖该概念结是否经常或新近受到激活。
经常和新近受到激活的激活水平或熟悉值高,反之则低。人在内部有两个判定标准即高标准和低标准。若探测词的熟悉值达到或高于高标准,人便可迅速作出“是”反应;或探测词的熟悉值达到或低于低标准,也可迅速作出“否”反应。即这两种情况符合直通过程。
而对于一个具有中等熟悉值的探测词(即其熟悉值低于高标准而高于低标准),则要进行系列搜索,才能作出反应,需时也较多。该模型综合了搜索模型和直通模型的合理之处,而比单一的搜索模型和直通模型更加灵活。参见“直通模型”、“搜索模型”。
上一篇:双侧检验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