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犯罪学协会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2:18:17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462页(745字)

国际性的犯罪学研究组织,联合国咨询机构。

前身为犯罪学、犯罪生物学、犯罪预防策略和人类学联合会,1934年12月由法国和意大利学者发起,欧洲和南美洲国家的犯罪研究者响应,在巴黎成立。在1938年于意大利罗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犯罪学大会上宣告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断活动。1947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全美洲犯罪学大会决定于1950年召开第二届国际犯罪学大会,并成立特别委员会。

1949年2月,特别委员会举行会议,通过国际犯罪学协会章程,并决定将总部设在巴黎。195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犯罪学大会上宣告成立,并正式命名。

宗旨:促进国际上对犯罪问题的科学研究,加强国际犯罪问题的学术交流,解决各国学者共同关心的世界性犯罪问题,协调其他预防犯罪或同犯罪进行斗争的国际组织的活动。主要活动和任务:(1)发展国际合作。

至1987年,共举办39届国际培训班;至1993年,共举行11届国际犯罪学大会。还召开各种专题大会。

(2)协调犯罪学领域的国际活动。协会参与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欧洲理事会等与犯罪学有关的国际组织活动,加强与国际刑法协会、国际刑法与监狱委员会、国际社会防护协会的密切合作。

(3)推动科学研究。通过以下渠道推动国际犯罪学研究:(1)设立国际研究中心,已设立国际比较犯罪学研究中心和国际临床犯罪学研究中心;(2)建立阿奎那基金会,定期举办有关犯罪学的讲座、研讨班和会议;(3)颁发丹尼斯·卡罗尔奖、杜尔亥姆奖和埃提那·德·格里夫奖;(4)促进学术交流。1951年后,出版《国际犯罪学年鉴》、《犯罪学文件精选》、《学术简讯》。协会的管理机构包括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和学会秘书处,均由每5年举行一次的国际犯罪学大会选举产生并监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