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辨析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4:26:57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571页(631字)
一译“价值观澄清”。
道德教育的一种方法。不通过教育灌输而借助提问、讨论与练习,鼓励个体自己去发现、考虑、检验、选择或更新个体已有的价值观念,形成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念以提高个体的亲社会价值观。
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辨明和应用自己的价值观,以便在各种可供选择的价值观中作出自由而深思熟虑的选择。美国心理学家拉斯、S.西蒙和哈明1966年提出。
70年代科申鲍姆等人作进一步研究,并将这一方法的步骤归纳为:(1)选择。包括自由选择、在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和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三个子过程。
(2)赞赏。包括珍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和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两个子过程。
(3)行动。包括按自己的选择行事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两个子过程。
关于这一方法在减少人的破坏性态度和行为、增加建设性选择方面的作用,心理学的许多实证研究只提供了暂时的、部分的支持。这一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应用于自我实现治疗,旨在训练患者对价值作出清晰的说明。
在学校教育中,构思巧妙的班会、具体事例讨论、排列不同价值的名次的练习、角色扮演等,都是价值观辨析的具体方式。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针对个体的辨析反应法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和技术,即教师抓住个别学生表示某种态度、志向、目的、兴趣以及活动的动机,作出适当而简短的言语反应,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所说所为作进一步的省察与探讨,达到辨析或养成价值观的目的。参见“价值观辨析学派”。
上一篇:价值观辨析学派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