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四库大辞典下

针灸大全

书籍:四库大辞典下 更新时间:2018-10-08 01:08:3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下》第1681页(1239字)

十卷。

明杨继洲(1522-1620)撰。又名《针灸大成》。杨继洲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县)人。

出身于世医家庭,祖父曾任太医院太医。

杨氏少年时攻举子业,屡厄于有司,遂转而承继家业,于嘉靖年任侍医,隆庆二年(1568)任职圣济殿太医院,任医官至万历年间。他精于医理,尤长于针灸,行医数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博采针灸文献,颇有医名。

在医疗之余,整理家传医技,集辑众家医书,参合诸家学说,引录《内经》、《难经》有关针灸经文,加以注释,结合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编成此书。全书共三十六万余字。于万历八年(1579)开始刊刻,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历经二十一年,才刊成问世。

卷一论述针灸源流,引录《内经》、《难经》有关针灸经文,并加注释。对自《内经》、《难经》而下,至《资生经》、《十四经发挥》等二十余种医学着作的成书、作者、内容特点等作了简略介绍,并指出本书是“总辑以上诸书,类成一部”;卷二、卷三为针灸歌赋。从经脉循行、各经穴位名称和取经方法,一直到针灸要领、临证取穴皆有记载,有很多可取之处。

其中的“标幽赋”、“四总穴歌”、“行针指要歌”、“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等皆为大多数针灸医所称道。卷后附有杨氏考卷(等)四则,计有“诸家得失策”、“头不多灸策”、“穴有奇正策”、“针有深浅策”。

其中论述精到,颇有见地,发前人之未发,体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卷四为针法。

篇中收集了《内经》、《难经》、《神应经》有关补泻手法的论述,还罗列了后世各家的补泻手法,资料丰富,基本上反映了针灸补泻手法的发展。

卷中亦论述了头、背、胸、腹部的骨度,对临床点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杨氏问答三十余则,多为杨氏多年的针灸心得之谈;卷五为十二经井穴、五俞穴、子午流、灵龟八法。

介绍了十二经脉病证治疗的“原络配穴图”;卷六、卷七为十四经脉及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针刺深浅、主治病证等,并引用《内经》、《难经》、《明堂》等文献加以说明。全书共载穴位三百五十九个,其中单穴五十一个,双穴三百零八个;卷八为诸证治法,论述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常见病针灸治疗。

主要采用《神应经》,分门别类,罗列详细。

共分二十三门,所列病证五百余种。专题论述了中风、伤寒治法,附列“风”、“寒”、“腹痛”等三十余种杂病治法;卷九为治证总要、东垣针法、名医治法和灸法。其中“治证总要”一百五十余条,简明扼要,切合实用。

附杨氏医案三十余条,脉证俱全,有理有法;卷十为陈氏小儿按摩经。为迄今最早的小儿按摩专书。

全书以《内经》、《难经》为源,历代诸家之说为流,全面总结明以前针灸学的经验与成就。内容丰富,别具特色,颇为后世医学家推崇。

流传广泛,在我国针灸发展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并传到国外,其全部或部分已被译成法、德、英、日等国文字。然此书亦有不足,如议论较为繁冗,编次较为杂乱等。有万历二十九年(1601)刻本,光绪六年(1880)扫叶山房刻本,197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上一篇:濒湖脉学 下一篇:四库大辞典下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