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书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下》第1711页(1428字)
七十二卷。
清沈金鳌(1701-1775)撰。沈金鳌字芊绿,号汲门,晚号尊生老人。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乾隆年间举人。
初学儒学,“博古明经,一生笃学。”因喜好医学,中年以后专攻医学。晚年辑其一生医学着述成此书。沈氏认为“人之生至重,必知其重而有以尊之,庶不致草管人命。”故以“尊生”为号,又名其书。此书为丛书,包括《脉象统类》一卷,《诸脉主病诗》一卷,《伤寒论纲目》十八卷,《妇科玉尺》六卷,《幼科释谜》六卷,《要药分剂》十卷,《杂病源流犀烛》三十卷。
其中以《杂病源流犀烛》为主。《脉象统类》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统领诸脉,用以测知阴阳、表里、冷热、虚实、风寒、燥湿、脏腑、气血。
而所主之病又分论之。附载“人迫气口脉法”。《诸脉主病诗》伤李时珍《濒湖脉诀》法,作二十七脉主病诗,将各脉所主之病分以咏之。
与《脉象统类》相呼应。
《伤寒论纲目》以柯琴《伤寒论注》为依据,加以归类整理。卷首为总论,讨论脉证,六经主证、表里、传变等。卷一至卷十五以仲景之论为纲,历代诸家阐明仲景者为目。又将不属六经者《如伤寒后症及辩脉、平脉等篇》列入卷十六。
对发明《伤寒论》方与法颇有心得。《妇科玉尺》共为九门,介绍了求嗣、月经、胎前、小产、临产、产后、带下、崩漏、杂病等内容。认为当时的妇人因见地拘局,性多躁怒忧思,幽私隐曲,不肯自达,临证当注意此特点。沈氏要求医者必按脉切证,辨证精当。
这样来治妇女病,则十分准确,有如玉尽量物,准确分明。故称此书为“玉尺”。
《幼科释谜》分二十四门,介绍了初生小儿诸病及惊风、癎痉、疳积以至五官疾患、丹毒等症。采用四言韵语,探源析流,阐明义理。
提出小儿用药应以“中和当病为归”,“小儿多由食积”,医家当意会而毋胶执等观点。叙述个人诊治小儿经验,以解幼科之谜。《要药分剂》从徐三才说,取常用药四百二十种,按宣、通、补、泻、重、滑、涩、燥、湿分为十卷,每药列主治、功能、性味、归经、前人精切议论、禁忌、炮制等项,为简明药性书。《杂病源流犀烛》分为六门:脏腑门、奇经八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面部门、身形门。
脏腑门又按脏腑分为十二项,每项之下,再分叙诸病。每病首论源流,为正文,其中引古论者,必记明书目。正文之后附以脉法,大都引前人之说。其次再引前人有关论述及导引、运功等。
最后附以治方。分类简括,秩序井然。正文所论,多有独见。沈氏认为不管什么原因,纷纷发生于皮毛肌肉经络脏腑间的病证,在辨认和治疗时,容易杂乱混淆,有必要究其由来,审其变迁,从流溯源,然后才能找出恰当的治疗方法。
在叙述各病源流时,首先介绍有关生理作用,尤其本着经络体系,先明确不病时每一部分和整体的生理机能,然后可洞晓患病时病理变化。此外,沈氏就临床中复杂表现,广泛地进行了辨证论治。所论有虚寒证、实热证,更有虚中挟实、寒热互呈等,需脉证合参,进行辨治。沈氏又提倡气功导引,认为可以祛病延年,足补方药之所不及。述诸气源流时说:“百病之生,皆为气之滞涩,药物之外,更加调养,则病可劫而生可延。”认为“引导、运功,本养生家修炼要诀。但欲长生,必先祛病,其所导所动,皆属祛病之法。”故其叙述每病方药治法时,必附导引运功之法,以养气理气。
其不足之处为间有主观臆测。以上诸书切合临床实际,对后世医家较有影响。于乾隆三十八年至三十九年(1773-1774)合为《沈氏尊生书》,由无锡沈氏师俭堂首刻。有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