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下》第1554页(1231字)
一卷。
南宋汪晫(生卒年不详)编辑。汪晫字处微,其门人私谥康范先生,绩溪(今属安徽)人。
此书成于庆元、嘉泰(1195-1204)间。咸淳十年(1274),汪晫孙汪梦斗将此书和《子思子》同时献于朝廷,得赠通直郎。
曾子(前505-前432)名参,字子舆,孔子学生,以孝着称。齐国想迎他为相,楚国想迎他为令尹,晋国想任他为上卿,皆不就任。而专心于忠、孝、仁、义的学业和教学活动,有弟子70多人。相传曾着《大学》,并有《曾子》一书。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曾子》十八篇;《隋书·经籍志》记有《曾子》二卷,目一卷;《新唐书·文艺志》亦记有《曾子》二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着录为二卷十篇,称为唐本;高似孙《子略》称其与《大戴礼》四十九篇、五十八篇及杂见《小戴记》者无异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有慈湖杨简注。
据此可知,宋时尚有《曾子》一书行于世。故《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汪晫偶未见原书,而辑成此书。
汪晫认为,曾子得孔子的嫡传,作《大学》以表述之。而曾子言行散于诸书之中,未能搜集整理,刊行于世,遂荟萃群书为其编辑。共十二篇,分别为《仲尼闲居》、《明明德》、《养老》、《周礼》、《有子问》、《丧服》、《晋楚》、《守业》、《三省》、《忠恕》,今本缺第七、第八两篇。《明明德》标为内篇,《养老》以下皆标为外篇,而《仲尼闲居》不言内外篇,疑本有内篇字,为传写时佚之。
《孔子闲居》本为《孝经》,汪晫削去经名而重新标名;《明明德》篇即《大学》,亦改其篇名。此书对曾子的学术思想有比较全面的反映。书中曾子认为,孝是道德第一要素,民之本教曰孝,孝是仁、义、礼的实际内容,仁、义、礼是孝的表现,一孝立而万善从。孝的最高境界是尊亲,所谓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父母有过失则谏,父母不采纳则要服从,不能争辩。事父母必须至亲,无微不至地侍奉。
父母所爱,则喜而不忘;父母所恶,则劳而无怨。孝子没有私乐,父母所忧,则忧之;父母所乐,则乐之。
他主张人要以修身为本。认为欲修其身,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必须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必须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他提出“内省”自我完善的修身方法,所谓“吾日三省吾身”。
修身要达到“慎独”,自己单独处理事情,也应谨言慎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不损人利己或伤天害理。
提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汪晫所编《曾子》,为就门目往往割裂经文,故后儒对其所为多有微辞,有窜改经文之嫌。
但《曾子》汉本久佚,唐本今亦不存,所以仍不失其重要价值,为研究先秦儒学思想及曾子思想提供了资料。其中所阐发的孝道,为后世儒家所继承和发扬,形成以孝治天下的思想。所提倡的“正心诚意”,为宋代儒家引为修养方法。
有明刻本、文选楼刊阮氏注释四卷本,冯云鹓编八卷本,《四库全书》本及《曾思二子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