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释文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上》第461页(724字)
三十卷。
唐陆德明撰。德明生于南朝陈,卒于唐贞观初(约550-约630年),吴县(今苏州市)人,其名陆元朗,字德明,以字行世。唐经学家和训诂学家,博通经籍,与孔颖达齐名。历仕陈、隋、唐三朝,隋炀帝时曾任国子助教,唐初为国子博士,封吴县男。
该书大致完成于隋末唐初,内容包括《序录》及《周易》、《古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公羊》、《穀梁》、《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诸书释文。书中包括了属于道家的《老子》和《庄子》而不包括儒家的《孟子》,似不符合唐以后学者的习惯,这是因为北宋以前《孟子》不列于经,而老庄之学自西晋以来为士大夫所崇尚,元朗生于陈,犹沿袭了南北朝以来的学风。
其《序录》部分,综述经典传授概况,为研究中国文字、音韵、经籍版本、经学源流等的重要资料。其正文部分,在体例上诸经皆摘字为音义,只有《老子》因传本多误,《孝经》为蒙童读物而摘全句。
对诸经音切的训释,采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余家,又集诸儒训诂,考证各本异同,以注音为主,兼及释义和校勘,使汉魏以来诸儒对群经的音义训释除各经的注疏以外赖此书得以保存。宋时监本注疏以此书析附诸经之末,后又散附于注疏之中,明代因之,使原本倒不大流行于世。至清朝,徐乾学得到写本令人重校,后被刻入通志堂经解中,才恢复其本来面目。以后卢文弨得影宋抄本,再三校勘重印,成为最好的版本。
今存有通志堂经解本,因校跋不同共十三种,宋刻宋元递修本,清抄本一种,清刻本一种,另有《孝经今文音义》、《论语音义》、《孟子音义》为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经典释文校勘记》二十七卷,清阮元撰,清嘉庆十三年文选楼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