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战地服务团

书籍: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8:41:3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第47页(914字)

简称“西战团”,以戏剧为主的综合性文艺团体。

1937年8月12日(一说19日)成立于延安。丁玲为主任,吴奚如为副主任。

陈克寒为通讯股长,陈明为宣传股长,李唯为总务股长,成员大多是青年。团内建有中共党支部,吴奚如任书记。

丁玲为该团撰写的成立宣言中宣称:“愿以我们的一切贡献于抗日前线,与前线战士共甘苦、同生死,来提高前线战士的民族信心和民族牺牲性,唤醒、动员和组织战地民众来配合前线作战,”这可以看作是该团的行动纲领。在丁玲率领下,全团四十多人于同年9月20日离开延安奔赴山西、陕西前线开展抗日宣传工作。

他们走一路宣传一路,驻一村宣传一村,在晋西、晋北、晋东逗留六个月,途径十六个县和六十多个村镇,辗转三千余里。翌年3月抵达西安,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领导和协助下,与西安的国民党当局进行了复杂的斗争,取得了开展宣传抗日活动的权利。

同年7月全团凯旋回延安。1939年1月,丁玲留中央列学院学习。该团由周巍峙率领赴华北敌后开展工作。从1939年至1940年两年内,该团为晋察冀边区群众、士兵、伤员等演出话剧约三百余场,观众达三百五十万人次;教歌一千三百多首,学习唱歌的人数约五十九万多人次;并创作木刻、壁画、画报、门画年画、标语等三千多幅。

该团还举办了乡村艺术干部培训班,先后共培训了约七百余名乡村文艺活动的骨干,提高了大批土生土长的乡村文艺干部的水平。该团除演出当时流行的如《八百壮士》、《人命贩子》等剧目外,以演出本团团员自己创作的《重逢》、《河内一郎》、《突击》、《模范国民》、《平汉路的一夜》等剧目为主。这些剧目比较注重于抗战内容与民族形式的结合。该团曾以“战地社”的名义撰写文章在进步报刊上宣传抗日文艺,并由丁玲主编出版了一套战地丛书,计有《西线生活》《一年》、《战地歌声》、《突击》、《杂耍》、《呈在大风砂里的人们》、《河内一郎》等。“西战团”是抗日根据地成立较早、历史较长、活动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以戏剧活动为主的抗战文艺团体。1939年7月20日周恩来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大会上曾给予盛赞说:“丁玲等所组织的战地服务团,在前线艰苦奋斗,获得全国人民的称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