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611页(694字)
【生卒】:1907—1984
【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
会同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连长、营长、支队长,六十四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军团、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
参加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历次反“围剿”。1935年后,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浙南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坚持艰苦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和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参与了江南、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参与组织指挥了黄桥、车桥等着名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中、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等职。组织指挥了苏中战役,获七战七捷;指挥了莱芜、孟良崮、开封、睢杞、济南战役和参与指挥了淮海、渡江等一系列重大战役,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1949年5月后,历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职。致力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建设和我军战略方针、作战指导和国防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主要军事着述有《战时参谋工作》、《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等论文和《粟裕战争回忆录》。1955年授予大将军衔。1984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