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型起搏器

书籍: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 更新时间:2019-01-06 16:02:53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第208页(1468字)

本型起搏器是起搏器的第二代产品。

它的特点是,可根据病人自发心律的变化而自动调整起搏脉冲并取得同步,因而不引起竞争心律。可分为下列四种类型:(1)心室抑制型按需起搏器:亦称“按需型起搏器”或“R波抑制型起搏器”。该型起搏器兼有感知心脏自身的QRS波群电信号和发放脉冲电刺激的双重功能。不仅能按照预定的频率发放脉冲,且能接受心室电活动(R波)的控制。

当病人自身的心室率低于起搏器的频率时,起搏器能规则地发出电脉冲而引起心室搏动;当病人自身频率快于或先于起搏脉冲时,则可抑制起搏器发放脉冲,并可避免竞争心律。本型起搏器的优点是耗电量较心室触发型待用起搏器小,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起搏器,不仅用于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亦适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心律失常。

(2)心室触发型待用起搏器:亦称“待用型起搏器”或“QRS波群触发型起搏器”。本型起搏器使用单一的心室电极,既有起搏作用又有感知心室电活动(R波)的作用。起搏器按预定的频率和强度发放脉冲,当病人自身心搏出现时,起搏器能立即被触发,而发放一个脉冲将恰好落在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内(R波降支处),不能激动心室而成为无效刺激。下一个起搏脉冲将以R波出现的时刻为起点重新安排,从而达到起搏脉冲与R波同步的目的。如电脉冲发放后所规定的时间(起搏周长)内无自身心搏出现,起搏器就发放有效的刺激脉冲而使心室起搏.故又称为待用型起搏器。本型起搏器的优点是只要起搏器功能正常,起搏脉冲总是存在的,因而便于监测。

缺点是它与心室抑制型按需起搏器比较,多了无效脉冲刺激,故耗电量较大,且抗干扰性能较差,目前临床应用较少。(3)心房同步型起搏器:亦称“P波同步型起搏器”。该型起搏器的特点是心房心室内各安置一电极。心房电极只感知病人心房的电活动而不发放脉冲,称为感知电极。心室电极只发放脉冲激动心室而不感知心脏的电活动,称为刺激电极。感知电极和刺激电极的作用相当于房室之间建立“人工房室束”,使房室传导得以畅通。

心房的电极能感知心房电活动(P波),但不能区别窦性P波抑或病理性P波,为了排除室上性快速心律误触发,脉冲发生器一般设计有400~500ms的不应期。当心房电活动(P波)通过感知电极传入起搏器,经过0.12~0.20s延迟后,通过刺激电极发放起搏脉冲刺激心室搏动。

当病人自身房室传导功能恢复时如窦性下传,起搏脉冲虽然仍旧发放,但落入下传心动的绝对不应期,成为无效刺激。该型起搏器适用于房室传导阻滞,但窦房结功能正常的病人,其优点是符合生理性传导顺序,保持房室收缩的同步和协调作用,可提高心排出量。缺点是结构复杂,心房电极固定困难,往往需要开胸安装电极,耗电量大。近年来由于心房电极的改进和起搏器性能的改良,使用日趋增多。

(4)房室顺序收缩型起搏器:亦称“双灶按需起搏器”。本型起搏器有分别刺激心房和心室的电极,其中心室安置的电极既有感知功能又有起搏功能。当心脏无自身性电活动时,起搏器经心房电极发放电脉冲而使心房激动,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延迟(0.12或0.16s)之后,心室电极发放电脉冲使心室激动,从而使心房和心室顺序收缩。

如果病人有自发的心房激动下传引起心室激动或心室有自发的激动出现,心室电极感知QRS波后,则起搏器的电脉冲可按不同的情况而被抑制。

此型起搏器能保持良好的房室顺序性能,又有心室抑制型起搏器的功能。它主要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尤其是伴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应用同步型起搏器时记录到的心电图,其表现与体表心电图不同。参见“同步型起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