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搏

书籍: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 更新时间:2019-01-06 17:30:19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第509页(1072字)

一种被动性异位心搏。

逸搏和逸搏心律的自律性强度属2级,都是继发于窦房结或其他高位(高频)起搏点的停搏、传出阻滞、下行传导阻滞(例如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的。由于频率抑制的解除,其他自律性较低、频率较慢的心脏第二、第三或第四级起搏点的潜在激动,得以成熟而发放为有效激动,形成逸搏或逸搏心律。如仅发生1~2次,称为逸搏,如连续发生在3次或3次以上则称为逸搏心律。逸搏两字,有低位(低频)激动摆脱高位(高频)激动的频率抑制影响而逃逸出来形成搏动之含意,同时也说明了逸搏或逸搏心律是被释放出来的激动,即有被动性的特点。

按异位起搏点的起源不同,逸搏与逸搏心律可分为三类:*房性逸搏、*连接性逸搏和*室性逸搏。其中连接性逸搏最常见,其次是室性逸搏,而房性逸搏最少见。近年来有人又提出了窦性逸搏与逸搏心律,但属罕见。逸搏或逸搏心律具有如下特征:(1)固定的逸搏前间歇:凡起源于同一起搏点的逸搏,即使是散在性的,其逸搏前间歇(也称逸搏周期)多是固定的,其差距不超过0.08s。

这一特点有助于发现散在的逸搏,特别是在复杂心律失常中。

(2)延迟出现:逸搏前间歇都长于一个窦性周期或基本心律的周期,逸搏心律的频率也都是缓慢的,一般多在25~60次/min。这表明逸搏或逸搏心律时,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并不增高,自律性强度属2级,即以其固有频率发放激动。(3)节律通常规则:表明逸搏起搏点的自律性可能因受植物神经影响相对较少,故似常比窦房结的自律性更为稳定。

有时,特别是在开始建立逸搏心律时,最初的几个逸搏周期往往比较长,即频率是缓慢的,然后周期逐次缩短,最后达到固定的逸搏周期。此一现象表明当被动性异位起搏点从窦房结或其他高位起搏点的频率抑制下释放出来时,其固有的自律性逐渐恢复而后达到稳定,即所谓起步现象。有时逸搏心律也可有心律不齐,这在室性者比连接性者多见。(4)缺乏传入阻滞:在逸搏和逸搏心律中,缓慢的异位激动之所以出现,并非异位起搏点有传入阻滞,而是异位起搏点不再受到窦房结或其他高位起搏点的频率抑制。

因此,一旦窦房结或其他高位起搏点又能发放激动或激动又可下传时,则逸搏心律可立即消失。逸搏起搏点一旦有传入阻滞,便出现并行心律,此时逸搏却以早搏的姿态出现。

逸搏与逸搏心律可使机体不受心搏停止过久所引起的危害,故具有生理性保护作用。鉴于逸搏与逸搏心律都是继发的,在诊断时不能满足于单纯作出逸搏的诊断,必须根据其具体心电图改变寻找发生逸搏的原因。此外,逸搏的出现常使心电图改变复杂化,有时甚至较难识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