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美感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540页(2863字)

消费者在不断的消费实践中,从消费快感升华,而产生的一种美感。消费者从一开始是不具备消费美感的,而只有消费快感。人类的消费快感不能和动物式快感划等号。这是因为,人与动物的消费从一开始便显示出根本差异。动物的消费是无意识的、无目的的,其本质也只不过是适应自身生存。而人的消费不仅有意识,而且带有鲜明的目的。人与动物消费的这种本质区别,使得动物消费只能局限在快感阶段上,无法升华到美感。而美感则是人所特有的。因此,考察消费者审美,从一开始便抛开了动物式的快感属性。

当然,消费快感只是消费美感的低级形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弄清两者联系,了解从快感到美感的演化过程,无疑是探究消费审美起源最重要的问题。

人类从事任何一项消费活动都存在着快感,但不一定都存在美感。从快感上升到美感既需要主观条件(即消费者素质的提高),也需要客观条件(即消费资料的丰富)。古人使用天然工具,在生产上开始了对自然的选择,在消费上享受加工过的劳动产品,这种消费对象的演变,为人类消费快感到美感的转变提供了前提条件。人类使用工具是无限的,从使用天然工具到使用加工过的工具,说明了人类自身征服自然的范围拓宽以及认识、了解自然的能力相应提高。这表现在消费上明显地呈现出两种态势:一是消费者享受消费资料的数量增多,范围扩大;二是消费者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消费资料,差的、不适合消费者需要的消费资料面临淘汰。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消费活动孕育着审美萌芽。

人类的美感最初并不是来自消费,而是来自于劳动中的创造,再由劳动转向到消费。再精确一点说,人类美感来源于创造中的愉快,这显然与动物的活动是不同的。克思曾讲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羞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人类制造工具是先由大脑将外界信息加工成蓝图,然后再将观念中的蓝图物化为工具。这时,人类有种一般动物从未经验过的情绪,一种空前高级的快感——创造的愉快。与此同时,消费资料数量日趋增多,品种日渐丰富,人类在日常惯有的消费方式中突然发现或使用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人类的这种情绪体验,无疑也会铸造成一种空前的高级快感——创造的愉快。人类的生产与消费就是这样如此紧密地粘在一起的。人类实现自己的冲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欲。自己冲动的满足,就是一种创造的愉快,其本质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此刻人类自身的创造力、想象力、征服力得到了感性的体现,主体的目的得到了自由的实现。这种愉快是主体对自己内在能力的自我欣赏、自我称赞和自我肯定。随着人类真正的意识出现,这种空前高级的快感就成为一种最原始的、过渡性的美感,人类最初由快感到美感转化的高级情感就这样在创造中诞生了。人类开始是茹毛饮血,当发现森林起火时烧熟了的野生动物远远比生食动物好吃得多,人类便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然而当人类发明了使用火来消费,就更使喜悦升华,因为这是创造的喜悦。这些在今天看来十分简单而在当时却十分困难的创造,使消费主体享受到了一种本质力量得到自由展现的愉快。然而,这个时期的消费愉快是十分模糊和混沌不分的,消费愉快所体现的社会内容也是混沌不分的。具体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精神与物质的混一性。在当时,不存在精神消费资料,整个消费资料纯粹是物质的,物质性消费需求的满足是该时期消费的显着特征。然而,强调物质性消费是主要内容,并不等于说精神性消费就不存在。就拿最主要的食物消费来说,食物资料属于物质性消费,既能满足消费者生理需要,同时也能满足消费者心理需要。在此,人们可以看到,在精神产品还未被人们独自消费,或者说精神产品还未被生产出来的时代,物质性产品的两重属性便决定人类在消费物质产品时已开始追求精神满足。所有消费资料不仅是人类一切物质产品的发端,而且也是人类一切精神产品的发端;不仅孕育着人类全部的物质文明,而且孕育着人类全部的精神文明,因为该时期消费资料的确包含了人类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萌芽。原始人享受消费资料既包括满足生理上需要所产生的喜悦,也包括满足精神上需要所产生的喜悦,两者粘在一起而混沌不分。不仅如此,原始人在享受消费资料时对实用性和观赏性也不能绝对分开。古代人生产一种最为满意的消费资料所产生的喜悦在大工业时期则丧失得一干二净,而现代消费者在享受或欣赏消费资料时却是在实用性和审美性分离的背景下进行的。两个不同时期消费者从事消费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对消费资料的混一性的看法并不是前后一贯、静止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消费资料的物质性渐重,另一部分消费资料的精神性渐重。

二是美感与快感的混一性。原始人消费中产生的快感还不能自由地转化为美感。从快感到美感的转化无疑还是一个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显着特征便是美感与快感的混一性。为什么这个阶段是美感与快感的混一性呢?这是因为:其一,人类消费美感是消费者主体在消费中本质力量的自由实现,而早期人类仍处在动物与真人之间。早期猿人物化在消费资料中的本质力量,与其说是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毋宁说更多的是悟性能力和模仿能力。早期消费资料在交替、更新方面往往在数十万年乃至上百万年中才迈进一小步,因此,对此阶段的人类来说,模仿性要远远大于创造性,在创造过程中又是悟性远远大于理性,相应的快感冲动也必然是原始的、低级的、朦胧的。这种快感冲动才刚刚起步,它的强度远远不及后来的人类。消费美感是随着消费资料这一人类的创造物和人类主体本质力量相互推进,不断进化而逐步发展和强化起来的。其二,消费资料的不断生产和更新,打开了消费快感向消费美感转化的一系列过程的大门。早期消费资料无疑是当今丰富多彩的消费资料的最初萌芽。由于消费资料制造越来越精美,一些消费资料开始脱离实用性质,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质,而当时那些“艺术型”的消费资料和后来的实用美术、工业美术的渊源关系更为直接。从这个意义上说,精致的消费资料中已包含了精神消费的因素。当然,这些消费资料最终还是为了实用目的,而不是纯精神消费品,这便使得消费美感不能完全独立出来。其三,早期人类虽然也能感觉到某一类消费资料适应于消费,某一些消费资料相对差一些,但却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它们。原始人觉得熟食口味远远要好于生食,但只能使用火烤一种,还无力做出品种繁多的熟食,这样,人类在消费中的愉悦甚至连消费中的快感都无法自由地实现出来,消费美感在这种状态下当然是不完全的。

〖参〗消费美学

消费审美

上一篇:消费美学 下一篇:消费审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