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的消费观
书籍:消费经济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668页(611字)
唐代着名史学家杜佑的消费思想。杜佑(公元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人,出身于封建豪族家庭,曾历任唐王朝六代皇帝节度使、司空、司徒等高官达50年之久,并着有古代大型典章制度《通典》,是内容丰富,价值很高的历史文献,功名卓着,影响很大。杜佑的主要消费思想有:(1)强调物质生活的基础地位。认为衣食乃生存之命脉,是礼义之基础。“夫理道之先在乎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称聚人曰财。《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子曰既富而教,斯之谓也”。杜佑的这一观点,虽然是对某些传统认识的继续与总结,但却反映了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物质消费的高度重视和理性思维。(2)认为治国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谷物、土地和人口三要素的地位和关系。他认为,粮食是人的命根,土地是粮食的源泉,人口是国家统治的主要对象。“谷者人之司命也,地者谷之所生也,人者君之所治也”。有粮国家的支出就充裕,有地粮食生产就有来源,有人地可得到治理。人既是粮的生产者,又是粮的消费者,又是国家徭役的承担者。“有其谷则国用备,辨其地则人食足,察其人则徭役均。知此三者,谓之治政”(《通典·食货》)。由此,他认为,粮食、土地、人口是社会生存和治理的三大要素。上要做到土地垦种、人不流动、国家巩固,社会财富和人口就会不断增长,“夫地载而不弃也,一着而不迁也,国固而不动,则莫不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