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理性假定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134页(753字)

一种认为私人部门储蓄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稳定函数的收入假定。

由美国经济学家戴维和斯卡丁(David,P.A.and Scadding,J.L.(1974),“Private savings:ul trarationality aggregation and Denison′s Law”,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82,March/April,pp,225-49.)提出。他们运用交叠世代模型(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假定消费者的期界是无限的(Infinite Horizon),即每一代消费者的效用函数都包含了后代的效用,世代间的利他主义使消费者的寿命恰如无限长一样。

消费者有充分的远见(Far-sighted),不仅能对一生的收入和后代福利形成具体的预期,而且能“透过公司和政府之幕”(Pierce the Corporate and Government Veils),预期公司和政府的行为对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的影响。换句话就是,消费者被预期能充分地考虑所有影响他现在和未来资源的事件。

这样,在政府总支出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削减的税收将不能起到刺激总需求的作用。因为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时,已经将公债隐含的未来税收负担折算到跨时预算约束中,从而现期消费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基于此,戴维和斯卡丁认为,私人部门的储蓄并非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而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稳定函数。私人部门的消费与政府部门的消费是完全替代关系,因而政府部门消费的变动完全被私人部门消费按相反方向的变动所抵消。任何旨在稳定经济的财政政策都是无效的。这实际上是李嘉图等价定理的翻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