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消费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285页(1588字)

又称合理消费。

过度消费的对称。它是消费水平保持在客观界限内,即与国情国力、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相适应的消费。它既能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实现,又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是否适度或合理,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从宏观消费上看,某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消费是否适度或合理,要以国民收入的生产规模以及分配、再分配中的诸种关系来衡量。一般来说,在生产性积累率和人口数不变时,消费水平大体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就是合理的。从微观消费上看,每个家庭或消费者的消费是否适度或合理,要以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来衡量。从静态上看,收入大于消费,有一定的剩余,这种状态的消费是适度的;从动态上看,消费与收入的比例大致保持常数的关系,这种消费即是适度的。

总体上看,适度消费应具备如下特点:(1)它必须建立在本国物质条件基础上,与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2)它应该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杜绝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3)它必须给人带来物质上的富裕和精神上的充实,树立健康的伦理道德标准。(4)它可以使人既得到物质享受,又有利于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适度消费的标准,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而有所不同。

适度消费能否形成,要取决于生产条件和消费条件的结合。生产条件包括现有生产能力、可于本期形成生产能力的投资、服务于生产的投入品市场及其容量等。

消费条件则包括居民收入、消费品市场容量、可动用的储蓄和其他金融资产。

若消费条件同生产条件大体一致,适度消费就易于形成,因为此时消费量基本等于消费品的生产量,从而适度消费既为当时生产条件所允许,又为当时消费条件所能全部承担。一旦生产条件和消费条件不能达到统一时,要么发生超前消费,要么发生滞后消费,或者两种情况并存。目前,我国的消费中同时存在着超前消费与滞后消费。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高收入者拥有超过一般群众想象的购买力,而某些大中城市市场上又有大批高级住宅待售,为满足高收入阶层的需要提供了充足的市场条件。

但是,这与整个社会的生产条件是不相适应的。大批高档商业设施、写字楼及别墅的兴建,是“房地产热”不断升温之际出现的,投资所需资金大多来自银行拆借资金,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资金紧缺,拆借资金不是靠推迟重点投资,就是靠挪用现行生产资金和农产品收购资金得到。

这种高消费由于与现行的生产条件不适应,因而尽管暂时具备某些消费条件,但仍然是不适度消费。当生产条件基本具备,甚至部分生产能力过剩的条件下,消费条件却严重短缺时,消费就表现为滞后消费。

如目前我国的农村消费,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使本应相当庞大的农村消费品市场低迷萎缩,其结果必然一方面使工业品产销率降低,另一方面对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构成威胁。超前与滞后消费本质上都是畸型的消费,均不利于宏观经济的运行。如超前消费的危害表现在:(1)误导投资方向,使更多资金流向高档消费品的生产经营部门,加剧生产与消费的矛盾;(2)降低积累,影响消费者的长远利益;(3)诱发通货膨胀;(4)引发、滋生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影响精神文明建设。而滞后消费的存在也会干扰经济运行。

因为消费需求不足,必然增加投资以扩大总需求,但投资的增长在非短缺条件下只能使投资品市场一时兴旺,消费品市场依然疲软,最终难免走向衰退。因此,滞后与超前消费都是不适度的、畸型的消费,为了宏观经济的顺利运行,必须采取措施引导其向适度消费转变。

主要对策有:(1)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转变消费观念,使适度消费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加快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提高生产条件,是实现适度消费的根本保证。

(3)深化消费体制改革,促进消费条件的不断改善,使生产条件与消费条件互相适应并达到统一。

〖参〗过度消费

上一篇:消费模式 下一篇:过度消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