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需求梯度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467页(1232字)

反映消费者需求层次发展规律的思想观点。

人们消费需求的发展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级升迁的过程,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梯度发展的态势,即消费需求梯度发展规律。正确反映这一规律要求的理论,就是消费需求梯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洛(A.H.Maslow,1908~1970)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的需要层次分为五级,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自尊和他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苏联理论界也做了内容相近的划分。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将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层次。人们消费需求梯度发展的态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至于在理论上如何反映这一规律,将人的需要划分为多少级,每一级的具体内容及其特征是什么,则需要理论界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实践上,承认这一规律的存在,并在政策上逐步体现它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居民消费结构发展史与产业结构发展史都证明,在一个国家内,能否形成一个合理的消费需求梯度,对于该国社会经济资源最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序化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经济要素。消费需求梯度发展是客观经济规律,但是,它的实现,还需要人们为它创造必要的经济条件。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最重要的条件是严格遵循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实现劳动报酬必须正确反映人们向社会提供的各种劳动之间的差别,即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繁重劳动与非繁重劳动之间的差别。从而使人们的收入水平与劳动差别相对应,并以此为基础拉开差距,这样,就能使人们在劳动报酬上的梯度层次与消费需求发展的梯度层次相适应。

合理的消费需求梯度,是使消费品市场供求保持动态平衡,进而使消费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转换周期均衡化的先决条件。首先,从横向看,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存在,因此,不同收入水平和消费特点的消费者指向不同层次的市场,而不是同时集中地指向同一目标市场。这就避免了某些层次消费品市场求大于供,而另一些层次消费品市场需求不足。其次,从纵向看,由低到高不同层次的需求表现为一个时间序列,在消费需求的动态发展中,高层次的需求向更高层次升迁,其余各个层次的需求依次升迁,递补相续,形成一个后浪逐前浪的动态发展态势。

这样,就延长了消费品的市场周期,从而使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梯度保持恰当的平衡关系;相反,如果消费需求没有形成梯度层次,而是处于同一层次的平面态势,那么,当某种新型消费品投放市场又适合消费需求时,平面型消费需求就会潮水般地同时涌向市场,造成严重供不应求。而这种平面型消费需求短时期内就会趋于饱和,导致市场需求迅速萎缩,造成消费品市场的“同步震荡”,从而迫使产业结构在短时期内全面转换,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可见,严格遵循按劳分配原则,根据劳动的差别,在劳动报酬上拉开档次,形成消费需求梯度差异,进而形成消费结构类型的梯度差异实属重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