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消费观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643页(553字)

中国先秦儒学大师孔子的消费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中国古典儒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孔子消费思想是中国古典消费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关于国家消费管理思想;二是关于个人对追求富贵应采取的态度。

概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利养民,先富后教。孔子在国家如何对待物质与精神,消费与教育的关系问题上,明确地主张先物质后精神,先满足和保证生活消费,而后教育。(2)民富决定君富。

孔子在民与国君,社会与国家消费关系上主张民贵君轻,民富决定国富、重于国富。强调应先富下而后富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3)崇尚节俭,反对奢侈。孔子认为,节俭虽显得贫寒,但可养成谦虚朴实的美德。奢侈豪华虽显得富有,但却容易滋长骄傲自满,妄自尊大的恶习。因此,相比之下,宁要节俭,不要奢侈。

“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

(4)贵义贱利,以义求利。孔子在个人如何对待仁义与富贵,道德修养与追求享受的问题上,是重义求利,以义求利。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