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消费结构发展的基本规律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187页(720字)
又称恩格尔定律,由恩斯特·恩格尔(Ernst Engel 1821~1886)首先提出。
其主要内容是: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其总支出中用在食品上的开支比例越来越小。恩格尔定律提出后,得到了西方经济界广泛承认和接受,认为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用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消费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联合国也把恩格尔系数作为划分一国贫富程度的主要标志。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对恩格尔定律进行了补充、修正和引申。
他们认为恩格尔定律的适用性应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即:(1)假定除收入之外的其他变量都是常数;(2)“食物支出”要有统一的含义,并且“总支出”、“总收入”也要有统一的含义。
只有在这两个前提下,恩格尔定律才具有普遍适用性,恩格尔定律作为某种大数平均规律,作为某种长期发展趋势,具有较大的实证性意义。表现为恩格尔系数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但它的实证性要以诸多前提条件为约束,因此,恩格尔系数不可能是直线下降的,它在总的下降趋势中,包含着许多阶段性上升和下降的波浪式交替运动。因此,它在总的下降趋势中出现的阶段性回升,往往是消费水平提高的表现,而不是消费水平下降的标志。
如果再考虑到消费品存量对消费结构内部比例关系的周期性矫正效应,恩格尔系数只能表现为某种波浪式曲线下降运动。
把握住这一点,对分析恩格尔定律在我国的适应程度,把握宏观消费结构的长期变动趋势,选择合理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恩格尔定律是宏观消费结构发展变动的基本规律。
〖参〗微观消费结构发展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