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消费理论

书籍:消费经济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23:17:48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261页(646字)

以个人作为基本的行为单位,考察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的一种消费理论。

为区别于传统的以家庭作为基本行为单位的“分子消费理论”,将其称为“原子消费理论”。同传统的以家庭为最基本研究单位的消费理论相比,原子消费理论具有一系列理论上的突破。首先,从研究对象看,传统的消费经济学理论把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研究对象,研究家庭如何在收入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

这决定了它必须以一系列的假定为前提,包括:家庭内部成员偏好一致、家庭和构成家庭的人具有相同的行为、家庭收入分配不存在矛盾等。

由于上述假定,传统的消费理论不可能对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原子消费理论则以个人行为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考察了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整个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丰富了经济学对消费行为的研究。

其次,传统的消费理论把家庭作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忽视了家庭内部存在的低效率的可能性。而原子消费理论则在考察内部成员关系及其对家庭消费影响的基础上,发现了存在于家庭内部的非配置低效率现象,并提出了通过改变家庭收入配置的方式与份额来提高效率的方案,因而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最后,原子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有选择的理性。与此相应,消费者对价格反应的需求曲线也不是一条细线,而是一条宽带,这显然比传统消费理论更能清楚地解释现实中的消费者行为。

〖参〗新消费者理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