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黑 心理学史 1980(1)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江西人民出版社《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第34页(5838字)
黎黑(Thomas Hardy Leahey)是美国当代着名的心理学史专家,曾获伊利诺斯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弗吉尼亚公共健康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学史——心理学思想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其所着的一本大学教材。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哲学。这和作者黎黑教授的哲学立场分不开。作者在叙述心理学的发展时,能紧紧扣住哲学的发展主线,使读者能够从科学哲学的高度来把握心理学的发展。
由于作者的观点受到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图尔明、库恩和费耶阿本德思想的影响,所以全书自始至终在批判行为主义的同时,竭力指责实证主义哲学,认为这种哲学根本不能指导年轻科学的心理学。作者再三强调库恩的范式论可以为革命的态度作辩护,可以促进心理学革命的成功。作者在书中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新的科学哲学的方法论来论述它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本书共15章,分4部分。在第1章引论中,作者首先考察了一些一般的元科学概念,分析了概念的演化以及范式的革命,用以探讨心理学概念史的发展。
在第1部分中,作者讨论了心理学的概念背景,它是由泰勒斯、约翰·穆勒这些哲学家,以及由阿尔克米尼直到达尔文这些生理学家和科学家所奠定的。这部分包括第2、3、4、5、6章。在第2章《古典的世界——哲学、科学和心理学的起源》中,作者简短地列举了古典世界创造和留传给它们的理智继承人的一些思想。绝大部分可以追溯到希腊的根源上,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和泰勒斯这些人的思想是近代理智生活结构的组成部分。作者指出有两种重要的理智张力来源于希腊时代,而且交织贯穿着以后的许多世界。第一种张力是在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间。自巴门尼德以后,理性主义者否认真正的认识来自知觉,所以对真理的探讨便转向内部的理性和固有的观念上。自恩培多克勒以后,经验主义者则向外看,他们相信真实外见的方法可以建立在感性经验的资料上。理性主义者害怕感官的错觉,经验主义者则害怕理性的欺骗。另一种张力是存在与形成之间。存在的提倡者经常是理性主义者,相信永恒和超越的真理价值,它在我们之外存在着,而我们必须寻找它。形成的提倡者经常是经验主义者,他们否认存在着永恒不变的真理和永远不变的存在,因而在不断变化的经验中寻找唯一的真理——每一件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这两种智慧张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斗争,从古典时期以来一直激发着理智的生活。
在第3章《灵性和个人主义》中,作者指出,中世纪是形成我们近代世界的熔炉;文艺复兴是第一个自我意识的近代时期。在第4章《世界图景的机械化》中,作者指出1600年以后的两个世纪是大变革的时代,它以17世纪的科学革命为开端,并以美洲殖民地和法国君主制的政治革命为终结。在这一时期中,科学和理性的原则被应用于人类事务中,包括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研究。
第5章《理性与反应》中,作者着重探讨了18世纪的启蒙运动。作者认为启蒙运动的种子在17世纪期间就播下了,这场运动最重要的来源是洛克和牛顿。他们的经验主义压倒了欧洲的理性主义。牛顿表明:有节制的经验探究加上去除无益的推测,能在理解自然和创造自然方面创造奇迹。洛克自己则说他是牛顿的“助手”,他使用了经验方法,认为它没有推测,并适当尊重事实。在洛克的努力下,许多人想成为牛顿思想的追随者。心理学代替了形而上学,作为18世纪的主要哲学关注并以认识的思想能力问题代替最终真理的推测。作者认为,在启蒙运动中,心理学不算是一门科学的话,至少成为一种狂热。这个时期心理学的论文大量出现,而且大多数论文是由洛克引起的。在第6章《走向心理学之门》中,作者除了探讨哲学对心理学形成的影响之外,还探讨了天文学、生理学等对心理学形成的影响。
本书的第2部分是开创的心理学。包括第7、8、9三章。作者阐述了19世纪以后出现的三种开创的心理学,即冯特创立的意识心理学、弗洛伊德创立的无意识心理学、各种进化论的心理学家创立的适应心理学。
在第7章《起点:意识心理学》中,作者指出,开创的心理学中传统最久的是意识心理学,是对正常人心理的内省研究。这一心理学直接继承了传统的哲学心理学而使它更为严密,冯特是这一传统的领袖。意识心理学为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创立作了充分准备。生理学和哲学已有过多次配合,而在19世纪中叶这种配合愈加频繁。冯特也走上了从生理学到哲学的历程,并独自建立了作为独立的实验科学的心理学。冯特心理学体系的首要组成部分,是对个体意识的实验研究。这一研究始于费希纳和唐德斯,他们表明,意识可以通过实验加以控制,冯特发展了他们的技术并发明了其它技术,从而提供了实验的心灵主义心理学的第一手资料。冯特心理学体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民族心理学。冯特认为,实验的个体心理学不能成为一门完整的心理学,只有与民族心理学结合起来才是一门完整的心理学。冯特说实验心理学只涉及心灵的“外围”,民族心理学才达到心灵的深层。冯特心理学体系有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个体实验心理学采用的“简单内省法”,只要求被试者对一个刺激物进行反应或报告一个刺激,不要求被试者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第二种主要方法是民族心理学中对心理发展和高级心理历史过程的比较研究方法。冯特认为实验室实验无助于揭示深层心理过程,因而希望通过他们的社会历史产品对它们间接研究,尤其通过语言和神话。冯特认为只有把实验方法和历史方法结合起来,才能获得一幅完整的人类心理的图画。
第8章《无意识心理学》中,作者探讨了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并将它和冯特的意识心理学进行了比较。作者指出,如果伟大可以由影响的范围去衡量的话,那么弗洛伊德无疑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几乎没有哪方面对人性的探索未留下他的印记,他的着作影响了并且继续影响着文学、哲学、神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大众心理学。他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性的看法。精神分析学派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同冯特一样,弗洛伊德的工作亦始于生理学和医学,但是,他治疗歇斯底里的临床经验使他转而考虑心理学问题。精神分析始终与学院心理学格格不入,它欲通过临床而不是实验室找到其归宿。学院心理学家们对弗洛伊德的观念一直持批评和敌视态度(虽然他们并不无视其存在),而精神分析学者一般都远避实验室心理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两个基石是无意识和性理论。无意识的观点在欧洲盛行,它在不同的哲学中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对赫尔姆霍兹而言,它是感觉材料的理性计算工具,对于赫尔巴特来说,它是观念的仓库,对于浪漫派,它是一种放荡不羁的力。弗洛伊德把赫尔巴特与浪漫派的观点结合起来,加上压抑机制,便创造了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无意识概念。精神分析的另一基石是弗洛伊德的动机理论。作者指出享乐主义作为人的基本需要是由功利主义者提出来的,快乐原则没有新颖之处,它与浪漫派的无意识联姻便产生了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本我,本我是激发一切活动并抵抗文明压抑的非理性的,但却充满活力的、力量的贮藏所。作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心理学是冯特心理学的补充,但是无意识心理学比冯特的心理学影响大得多,寿命也长得多。弗洛伊德的心理治疗——精神分析——孕育了当代许多心理治疗的变种。
第9章《适应心理学》中,作者指出,对于学院心理学家,最重要的开创心理学乃是适应心理学。适应心理学既不把心理学问题看作是从哲学企图出发对意识的剖析,也不把它当作是对无意识的治疗性探索,而是把心理学问题看作是心理和行为在进化功用上的生物学研究。适应心理学从心理活动的内省研究开始,很快变成了对活动本身——即行为的研究。(这一着眼点的转变产生了20世纪最重要的学院心理学——行为主义。)适应心理学是学院派心理学家首先在英国,而后在美国建立起来的。随着20世纪美国心理学地位的上升,形形色色的适应心理学便统治了学院派心理学。作者还指出,如果不考虑理论之间的差别,无论哪一种进化理论都提出了两个可以展开心理学研究的问题。第一个可以称为物种问题,如果躯体和脑是机体进化的产物,那么人们便要问这种遗传方式以什么方式形成了有机体的思想和行为。这个问题导致了比较心理学(即研究心理和行为能力的物种差异)的产生。进化论提出的第二个问题称为个体问题。生物个体的生长可以看作是以类似于机体进化的方式从心理上对环境的适应,这个问题导致了对学习的研究,这种研究用于揭示个体如何顺应环境。作者认为,物种问题与个体问题相互关联。如果物种差异很大,那么不同物种的研究就需要不同的个体适应心理学。相反,如果物种区别较小,那么同样的个体学习的规律就可不管物种区别而适应于一切个体。作者提出,适应心理学的倡导者所采取的正是后一种思想路线。
在第3部分中,作者着重探讨了20世纪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运动——行为主义,它统治心理学近半个世纪,同时还考察了1950年至1980年的其他心理学。这部分共包括第10、11、12、13四章内容。
第10章着重探讨了华生的古典行为主义。华生把心理学看作是研究行为的科学而不是研究意识的科学。华生的基本观点是,动物意识的假定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单有行为资料对科学研究来说已是足够的了。华生把心理学没能成为“一门真正的自然科学”的原因归结于传统的心理学方法——内省。他认为这种内省没有取得进步,也永远不能进步。内省还割断了心理学与其他科学的联系,因为这些科学依赖于看得见的资料。华生认为,一个人除了能对自己进行内省的观察外,决不能对任何别人进行内省观察;而在对自己进行的内省观察中,也由于缺乏一致的标准,而使虽经严格训练的被试者,也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因而它只能给心理学带来混乱和分歧,必须弃置不用。由于心理学是研究行为而不研究意识,完全可以抛开内省的方法而用对可以观察到的刺激和行为的客观研究的方法来代替。其客观方法包括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语报告法。作者认为华生的古典行为主义是经验论的、原子论的、外周论的、联想论的、唯物论的和决定论的。它对所有的问题都是用刺激和反应来下定义的,其目的是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使人适应社会。它的方向偏于实际的效果而不是抽象的知识,它企图驱逐其他心理学的形式,然后继续按照它的想象改造社会。
在第11章《新行为主义》中,作者指出,追随华生观点的人却又觉得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太简单,他们便设法将行为主义改良成一种真正的科学心理学。改良以后的这个行为主义的派系被称为新行为主义,因为它虽然建立在华生的客观主义基础之上,却不那么武断,不那么富有进取精神,同时在哲学上要比古典行为主义更加精致。从1930~1960年左右,有三个派系的行为主义统治了实验心理学,它们是形式化的行为主义、激进的行为主义、非形式化的行为主义。形式化的行为主义者相信只要同时采用严格规定的实验和理论,就能建立起一种科学的心理学。形式化的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形式化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所应遵循的科学进步的法规正是来自早期逻辑实证主义者的物理科学的理性重建,形式化行为主义包括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和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在主要行为主义者中最有声望、影响最大的人要算斯金纳。作者指出,其激进的行为主义如果被接受的话,将造成人类对自身理解的重大变革,它实际上要求完全地拒斥从某种哲学中培育形成的整套唯智论的心理学传统,它将用一种以新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的科学心理学来取代这种传统,而新达尔文进化论则是从人类之外去寻找行为的原因。
在第12章《挑战和变化》中,作者阐述了50年代、60年代心理学的危机,并对新赫尔派心理学——非形式化的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进行了论述。第13章《反抗与改革》中,作者论述了对行为主义者范式的继续挑战,以及认知心理学的三种范式:新构造主义、信息加工和心灵主义。
本书的第4部分也即本书的最后部分,回顾了心理学长久的过去,并展望了心理学的未来。共包括第14、15两章。在第14章《回顾》中,作者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处于危机中的科学,它从来就未能超过库恩所称谓的科学的前范式阶段。心理学家从未停止关于他们的研究领域的本质、目的、方法、定义等基本问题的争论。只有在学派内部,对这些问题才有较为一致的看法,甚至一些学派通常也包括论战的派系。作者指出,历史上,心理学成为科学已经失败了,它是由于对物理学的敬仰而创造出来的,它希望能把自然科学的方法应用于正常人的思辩研究上。心理学史表明一系列研究方法每一种都与另一种根本不相同,每一种研究方法给心理学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在每种研究方法之内和之间没有进步的标记。作者认为,每一种观点都从不同的角度启发了人类,都为心理学作出了某些独特的贡献。如果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就会绘出一幅更大更完整的关于人性的肖像。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作者简短地评价了当前心理学的状况,然后预言了心理学的未来。作者指出,近百年来心理学未能产生它的崇高的综合理论,但这不该使我们相信,心理学需要一位牛顿,而应该使我们相信,建立一个统一的心理学的愿望仍是幻想。作者认为,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一个短期的历史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如果心理学家能够给不同的研究对象下定义,而且按这种研究对象所要求的方式单独地研究它——没有夸张的想法,认为它最终能解释每一件事物——那么心理学就可能进步。作者指出自然科学之发展只是在它解体以后,同样,心理学的未来有赖于它的解体。那时,将没有什么单一的心理科学(Single Science of Psychology),只有心理科学(Sciences of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