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之趾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先秦两汉诗精华》第21页(838字)
【原文】: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1)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译文】:
麟的蹄趾,振兴你的子嗣,呵,麒麟哟! 麟的额顶,振兴你的同姓,呵,麒麟哟! 麟的头角,振兴你的同族,呵,麒麟哟!
【集评】:
《毛诗序》:“《麟之趾》,《关雎》之应也。《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一)
《韩序》:“《麟趾》,美公族之盛也。”(《文选》王融《曲水诗序》张铣注文引)
清·姚际恒:“趾、定、角,由下而及上;子、姓、族,由近而及远。此则诗之章法也。”(《诗经通论》卷一)
今·高亨:“这首诗,很像是孔子的《获麟歌》。诗三章,其首句描写麒麟,次句描写贵族,末句慨叹不幸的麒麟。意在以贵族打死麒麟比喻统治者迫害贤人(包括孔子自己)。”(《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今·程俊英:“这是一首阿谀统治者子孙繁盛多贤的诗。”(《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总案】:
这首诗赞颂公侯子孙众多。今人高亨认为即孔子作的《获麟歌》,惜证据不足。闻一多以为此与婚礼纳礼有关,此说比较可取。细玩诗意,男家将大鹿献给了女家,于是纳礼者在乐队的伴奏下唱出了这首歌。由“麟之趾”,而“麟之定”、“麟之角”,由下而上,细细咏歌,把纳礼者的深情丝丝绎出。再由“公子”而“公姓”,而“公族”,自近而远,自狭而广,既表示了对亲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使盛隆的气氛渐次张开。章末“于嗟麟兮”一句,反复咏叹,增添了诗篇严肃庄重的气氛,也使情感辗转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