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先秦两汉诗精华》第96页(1456字)
【原文】: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1)曷至哉?(2)鸡栖于埘,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4)曷其有话?(5)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6)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译文】:
夫君服役,归期遥遥,何时相聚?鸡,要休憩了,夕阳,也要归去了,更兼有牛羊归自牧地。夫君服役,怎不使我愁思万缕!
夫君服役,遥遥无期,怎能相聚?鸡,要休憩了,夕阳,也要归去,更兼有牛羊归自牧地。夫君服役,可曾渴饥?
(王洪译)
【集评】:
《毛诗序》:“《君子于役》,刺平王也。君子行役无期度,大夫思其危难以风焉。”(《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四)
宋·谢枋得:“鸡之栖,牛羊之归,皆以日夕为期;君子之行役,不可以日计,不可以月计,不可以岁计,至于不知其期。仁义之意泯然矣,文、武、宣王之治何时而可复见乎。”(《诗传注疏》卷上)
宋·王质:“当是在郊之民,以役适远,而其妻于日暮之时约鸡归栖,呼羊牛下来,故兴怀也。大率此时最难为别离,妇人尤甚。”(《诗总闻》卷四)
清·王夫之:“‘君子于役,不知其期’,非不为之期也,虽欲期之而不得也。东周之失民,宜其亡矣。秦、隋、蒙古之瓦解,赋未尝增,天下毒闷,胥此也夫。”(《诗广传》卷一)
清·钱澄之:“篇中感物兴思皆牛羊鸡栖,为寻常耕牧之家所见,似非大夫妻也。”(《田间诗学》卷二)
清·顾镇:“‘苟无饥渴’者,所谓‘万里之外,以身为本’(《后汉书》)也。”(《虞东学诗》卷三)
清·姚际恒:“(“君子于役”三句)句法错落。(“鸡栖于埘”三句)日落怀人,真情实况。(“鸡栖于桀”三句)此一句关上下,上同。”(《诗经通论》卷五)
清·方玉润:“《小序》谓‘刺平王’,伪《说》以为‘戍申者之妻作’,皆凿也。诗到真极,羌无故实,亦可自传。使三百诗人,篇篇皆怀讽刺,则于忠厚之旨何在?于陶情淑性之意义何存?此诗言情写景,可谓真实朴至,宣圣虽欲删之,亦有所不忍也。又况夫妇远离,怀思不已,用情而得其正,即《诗》之所为教,又何必定求其人以实之,而后谓有关系作哉?(眉评)傍晚怀人,真情真境,描写如画,晋唐人田家诸诗,恐无此真实自然。”(《诗经原始》卷五)
【总案】:
以欣赏角度而论,本诗作于何时,是否为“刺平王”而作,“君子”是贵族武士还是平民役卒,都无关宏旨。一则诗中并无确言;再则千年战乱,南北烽烟,征人远戍,劳苦艰辛,亲人离散,万里愁肠,这些已是“永恒的主题”,非一朝一代一人一事所独专。作品所描绘的,看似一幅田园牧归的寻常小景,而天边落日、地上牛羊鸡豚皆有归栖,唯独征人不归!对比映衬之下,征妇倚门望归、怅然凄切的殷殷深情异常真切感人,这才是诗之真情真味所在。故虽为寻常小景、匹妇声口,却唤得千古有情人之共鸣。诸家评说,或钩深探隐,或涵咏玩味,见仁见智,各有所主,终以方玉润之说最为切实中肯,可谓风人知音、诗家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