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宋诗精华》第524页(1285字)
【原文】: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2)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4)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5)
【译文】:
朝廷昏庸,没有良策可击败敌人的进攻,致使边庭告急的烽火,直把那皇帝的宫殿照红。人们开初还惊讶,京城帝都怎会听到战马的嘶鸣;谁能料到,连偏僻的海隅也见到皇帝仓皇的行踪。贬逐的迁客孤臣,担忧国运而白发陡生;春日的繁花,却不解人意,年年岁岁仍开得密密重重。只有长沙太守向子諲能令人稍感宽慰,疲兵弱旅,竟敢于抵御金人的兵锋。
【集评】:
清·纪昀:“此首真有杜意。‘白发三千丈’,太白诗,‘烟花一万重’,少陵句,配得恰好。”
(《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二)
清·冯舒:“学杜,故下句俱露,但杜尚有不尽之致。”
(同上)
今·程千帆:“读此诗,要细玩其用笔顿挫处,如首联平叙,而次联动荡;三联方叹烟花之无知,而尾联又赞疲兵之敢战。亦忧亦喜,一往情深。”
(《古诗今选》第562页)
今·吴熊和:“这首诗感情沉痛,音声浏亮,情调上接近杜甫,是七律中沉雄之作。”
(《唐宋诗词探胜》第335页)
今·缪钺:“前四句一气贯注”;“五六两句用虚浑之法,既伤叹国事,又融入自己,……运化了李白、杜甫的诗句,……可谓非常贴切,既能义蕴丰融,而又兴象华妙,由此可见陈与义诗艺之精。末二句转出一意”;“这首诗,雄浑沉挚,声调高亮,与其《除夜》诗风格不同。……《除夜》诗还近似黄(庭坚)、陈(师道),而这首诗却嗣响杜甫。”
(《宋诗鉴赏辞典》第848-849页)
【总案】:
这里的“伤春”,是历代经受过国破家亡灾难的诗人所常用的“母题”,包含着古往今来人们共同关心与忧虑的“原型”。从《楚辞》的“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到《世说新语》的“新亭对泣”,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到陈与义的“天翻地覆伤春色”,美丽的春光都作为人类苦难的对应物而倍伤诗人的心。这首诗作于高宗建炎四年(1130)春,这时南宋国事危急,正月,金兵攻破明州(今浙江宁波),以舟师追高宗,高宗泛海逃至温州。国家政权的象征皇帝狼狈如此,怎不叫诗人忧愤填膺。诗歌题为“伤春”,而主要内容都在哀时议政。诗一开头就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最高统治集团,谴责皇帝的逃跑政策,指斥奸臣的误国殃民,赞扬爱国军民的英勇抗敌。诗中使用了一些典故,但比譬非常贴切,包含着丰富、多层次的内涵,使诗显得精致、富赡而含蓄,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更值得注意的是,颈联化用李白和杜甫的诗句为对仗,意义确切而形象鲜明,毫无牵强排比之弊。这就是江西诗派津津乐道的“点铁成金”:借古人之陈言而自出新意。这首律诗气格雄浑,音节高亮,颇有杜甫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