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三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宋诗精华》第367页(973字)
【原文】: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1)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2)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3)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4)
【原文作者及介绍】: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字无己,又字履常,自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少从曾巩学文,绝意仕进。曾巩荐其修史,以布衣未用。元祐中,以苏轼等荐,授徐州教授。又任太常博士。言者论其私与苏轼交往,罢为颍州教授。绍圣初,又论其进用非由科第,罢归。元符三年(1100)十一月,召为秘书省正字。家贫,清介自守。与赵挺之(赵明诚父)为连襟,而素恶其为人。适预郊祀行礼,天寒无棉衣,妻就借于赵家,他执意不穿,因受寒发病死。友人邹浩买棺以葬。诗学杜甫、黄庭坚,风格简古,为江西诗派重要作家。有《后山集》。
【译文】:
你们走远了,我倒也不再惦念;及至归期接近,反而难以忍耐。儿女们已站在眼前,你们的容貌我已认不出来。欢喜到了极点,不知说什么好。收泪一笑,包含着多少悲哀。明知这不是在梦中,可我的心仍在悠悠忽忽地摇摆。
【集评】:
元·刘壎:“凡此皆语短而意长,若他人必费尽多少言语摹写,此独简洁峻峭,而悠然深味,不见其际。正得费长房缩地之法,虽寻丈间,固自有万里山河之势也。”
(《隐居通议》卷八)
清·潘德舆:“沛然至性中流出,而笔力沉挚又足以副之,虽使老杜复生不能过。”
(《养一斋诗话》卷六)
今·程千帆:“至情无文,却感人肺腑。”
(《古诗今选》第540页)
【总案】:
陈师道论诗,提倡“宁拙无巧,宁朴无华。”(《后山诗话》)此诗就是朴拙无华而感人肺腑的好诗。说它朴拙,因为全诗没有典故,没有藻饰,章法平直,句法简洁,并不追求文外曲致。说它感人,是因为字里行间洋溢着至性至情,深挚敦厚,绝无造作虚饰。然而此诗虽不炼句而炼意:首联写久别重逢之情极为生动,尾联则活画出疑信参半之心态。用极简洁的诗句刻画出复杂深微的感情,所以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