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血液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207页(2982字)
一、诊断标准
(一)国内诊断标准
1984年9月,在天津召开了全国部分省市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leukemia,ATL)协作会议制订了国内的诊断标准。
1.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1)发病于成年人。
(2)有浅表淋巴结肿大,无纵隔或胸腺肿瘤。
2.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数常增高,多形核淋巴细胞(花细胞)占10%以上,属T细胞,有成熟T细胞表面标志;血清抗HTLV—Ⅰ抗体阳性。
(二)国外诊断标准
1.Schimoyama关于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1)组织学及(或)细胞化学证明为淋巴细胞系白血病伴T细胞表面抗原(主要是CD+2、CD+3、CD+4。
(2)成人外周血必须有异常T细胞,包括典型的ATL细胞(为花细胞及小而成熟的T细胞,细胞核有的凹陷或分叶核)。
(3)抗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抗体必须阳性。
(4)Southern杂交法可证明HTLV—Ⅰ原病毒的单克隆整合。
2.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亚型的诊断标准 高月清将本病分为隐袭型、慢性型、淋巴瘤型、急性型及危象型5种类型。现改为隐袭型、慢性型、淋巴瘤型、急性型4种,其诊断标准分别如下。
(1)隐袭性
1)淋巴结不肿大,无肝、脾肿大,无中枢神经系统、骨、胃肠浸润,可有皮肤和(或)肺部浸润,并有活体组织检查证明。
2)外周血淋巴细胞<4.0×109/L,有>5.0%的异形T淋巴细胞。
3)无高钙血症,乳酸脱氢酶(LDH)比正常值>1.5倍。
(2)慢性型
1)可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肤及肺浸润。
2)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3.5×109/L,有异常T淋巴细胞及花细胞>5.0%。
3)LDH比正常值>2倍,无高钙血症,无中枢神经系统、骨、胃肠浸润,无腹水,无胸腔积液。
(3)淋巴瘤型
1)淋巴结组织学证明为淋巴结病变。
2)无白血病细胞浸润。
3)外周血淋巴细胞<4.0×109/L,异常T淋巴细胞<1%。
(4)急性型
1)不能诊断为隐袭型、慢性型及淋巴瘤型者。
2)有白血病细胞浸润。
3)表现为肿瘤病变,如淋巴结病、结外病变。
3.WHO诊断标准 WHO将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dult T—cell leukemia/lym—phoma,ATLL)归入成人T细胞和NK细胞肿瘤。
(1)定义:ATLL是一种外周T细胞肿瘤,肿瘤细胞由高度多形性的淋巴细胞组成;主要与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感染有关。分为急性型、淋巴瘤型、慢性型和冒烟型。
1)急性型:最常见,以白血病期的表现为特点,常有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升高(嗜酸粒细胞增多常见),皮疹和广泛的淋巴结病变,肝脾肿大。常有高钙血症(有或无溶骨性改变)、LDH升高。许多患者伴有T细胞免疫缺陷。
2)淋巴瘤型:以显着的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无外周血受累。晚期患者表现和急性型相似,高钙血症少见。
3)慢性型:皮肤浸润多见,常为表皮脱落性皮疹。轻度肝、脾、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外周血异常T细胞>10%。LDH轻度升高,无高钙血症。
4)冒烟型:白细胞计数正常,外周血肿瘤细胞比例<3%。患者常有皮肤(多为红斑和丘疹)或肺部病变。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无高钙血症。血清LDH正常。近25%的慢性型和冒烟型患者可向急性型发展。
(2)形态学:急性型和淋巴瘤型患者的肿瘤细胞为中等以上大小,核多形性明显,核染色质粗而浓聚,核仁明显。外周血中肿瘤细胞呈分叶状,称为花瓣样细胞;这些细胞的胞浆嗜碱性强。另外,总有一小部分细胞呈原始细胞样,核为转化状态、染色质弥散。还可出现一些大细胞,核卷曲或呈脑形核。骨髓浸润常为点片状,骨破坏较明显(即使无肿瘤细胞骨髓浸润)。慢性型和冒烟型的肿瘤细胞较小,异形性不明显。
(3)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2、CD3、CD5、CD25、CD7。多数患者为CD4、CD8,少数为CD4、CD8或CD4、CD8。大的转化细胞CD30、ALK。TIA—1和颗粒酶B阴性。
(4遗传学:所有患者均可发现克隆性整合的HTLV—Ⅰ。T细胞受体基因为克隆性重排。
二、评论
成人T细胞白血病由高月清于1976年首先提出。此病为一独特的淋巴细胞系统肿瘤,HTLV—Ⅰ感染致病已获公认,常归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可见急性型者。其较特殊的临床表现是约半数患者有皮肤病变,呈全身性皮疹或红皮病。皮肤、骨髓活检均可见典型的多形核淋巴细胞(花细胞)。
WHO分类时,将此病归入成熟T细胞肿瘤,并分为急性型、淋巴瘤型、慢性型和冒烟型,与日本淋巴瘤研究组(1984—1987年)的分型相似。在确诊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时,各家均强调了两点:一为淋巴细胞的高度多形性;另一点为血清抗HTLV—Ⅰ抗体和(或)HTLV—Ⅰ原病毒DNA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