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骨折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骨科疾病诊断标准》第30页(1903字)
前臂由并行的尺、桡二根长骨组成,尺骨上端膨大,下端细小;桡骨上端细小,而下端膨大。尺桡骨上端互相构成上尺桡关节,并与肢骨下端构成肢尺关节及肱桡关节;尺桡骨下端互相构成下尺桡关节,桡骨下端与腕骨构成桡肱关节;下尺桡关节主前臂旋转活动,前臂的旋转活动包括桡骨的自转和桡骨围绕尺骨的公转活动;前臂旋转的轴线位于自桡骨头中心到尺骨下端中心的连线上。从前臂掌侧正面观,见尺骨较直,桡骨中部约有9.3°的弧度凸向背侧;此二骨的弧度均有利于前臂旋转活动。前臂旋转活动是桡骨围绕着尺骨,二骨间有骨间膜紧密相连,可以任意做旋前和旋后活动。
(一)尺桡骨双骨折
尺桡骨干双骨折较为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青少年占多数。由于解剖功能复杂关系,二骨干完全骨折后,骨折端可发生侧位、重叠、成角及旋转移位,复位要求较高,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时,必须纠正骨折端的各种移位特别旋转移位,并保持骨折端整复后对位,进行外固定直至骨折愈合。
1.伤因和类型
(1)直接暴力:较多为暴力或重物打击伤或轧伤。二骨骨折多在同一水平,呈横行、粉碎性或多节段骨折。火器伤所致骨折为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易于感染。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的局部软组织损伤较严重,骨折端整复对位不太稳定,骨折愈合较慢,所以对前臂及手的功能影响较大。
(2)传导暴力:跌倒时手掌着地,地面的反击力沿腕及桡骨下段向上传导,致桡骨中1/3骨折,多为横行骨折或锯齿状骨折。暴力通过骨间膜转移到尺骨,造成尺骨低位骨折,多呈短斜形骨折,此类骨折的软组织损伤一般不严重,如为儿童可发生青枝骨折,尺桡骨的骨折端均有向掌侧成角移位,且有远侧骨折端的旋后移位。
(3)扭转暴力:多为机器的转轮或皮带绞伤或向后跌倒,手臂极度旋前撑地,尺桡骨相互扭转而产生骨折,致二者成角相反。背侧成角,尺骨向掌侧成角,即二骨骨折方向不一致,使手法整复困难。
2.临床表现及诊断 患者均有明显创伤史,前臂伤后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特别前臂不能旋转活动;肢体骨折部位的压痛明显,有肢体环形压痛,局部有明显畸形,有时可闻及骨擦音,即可诊断前臂骨折。X线摄片检查即可以确诊,又可明确骨折类型、移位方向等。有助于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注意X线摄片应包括上下尺桡关节,以免遗漏关节脱位。
(二)桡骨骨折
桡骨单骨折亦较少见,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桡骨任何部位均可骨折。但多见中下1/3骨折,由于尺骨为轴心骨,桡骨为旋转骨,前臂旋转活动时是桡骨受旋转肌牵拉作用的关系,桡骨单骨折因尺骨完整,重叠移位不同,但有明显的旋转移位,桡骨单骨折的移位与尺桡骨双骨折的桡骨移位略同。中、下1/3骨折,特别下1/3骨折,应注意检查有无尺桡关节脱位盖氏骨折。治疗以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为主,与尺骨单骨折者相同。手法复位困难或失败者或为不稳定性骨折者,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用钢板螺丝钉或髓内针内固定。术后处理与尺桡骨双骨骨折切开复位常相同。
(三)骨中下1/3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
桡骨干中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者称为盖氏骨折(Galeazzi)。儿童的桡骨中下1/3骨折可以合并尺骨下端骨骺分离,而不发生下尺桡关节脱位,治疗时应注意。
1.伤因及类型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引起,直接暴力如机器绞伤或直接打击伤;间接暴力为跌倒时手掌着地,可造成这种骨折。桡骨骨折端多为横行或短斜行、长斜行;螺旋形及粉碎性者均较少,远侧骨端易发生重叠移位,并向尺侧靠拢移位,下尺桡关节脱位,严重者可造成三角软骨、下尺桡关节韧带及尺侧副韧带损伤,甚至可引起尺骨茎突骨折。
2.临床表现及诊断 均有明显创伤史。伤后前臂及胸部疼痛、肿胀,前臂活动受限,前臂桡侧及腕部压痛明显,有时有骨摩擦音,拍摄X线片检查,可以确诊及了解骨折移位情况,有利手法复位,还应包括腕关节,以免漏诊,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