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的锈蚀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现代工程材料实用手册》第248页(1037字)
钢材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与环境中的各种介质接触,由于环境介质的作用,其中的铁与介质产生化学反应,使钢材逐步腐蚀而破坏,称为钢材的锈蚀。锈蚀可发生于许多引起锈蚀的介质中,如湿润空气、土壤、工业废气等。温度提高,锈蚀加速。
钢材于存放中严重锈蚀,不仅截面积减小,材质降低甚至报废,而且除锈工作耗费很大。使用中则锈蚀不仅使受力面积减小,而且局部锈坑的产生,可造成应力集中,促使结构早期破坏。尤其在有反复荷载的情况下将产生锈蚀疲劳现象,出现脆性断裂。
钢材受腐蚀的原因很多,根据钢材表面与周围介质的不同作用,锈蚀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类。
(一)化学腐蚀
钢材化学腐蚀,也称为干腐蚀,属纯化学腐蚀。它是指钢材表面与周围介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锈蚀,主要是指钢材在常温和高温时发生的氧化或硫化作用。钢铁的氧化是指钢与氧化性介质接触产生化学反应。氧化性介质有空气、氧、水蒸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氯等,反应后生成疏松的氧化物。其反应速度随温度、湿度的提高而加快。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腐蚀更为严重迅速;在干燥的环境下,腐蚀速度比较缓慢。
(二)电化学腐蚀
钢材电化学腐蚀也称湿腐蚀,是由于电化学现象在钢材表面产生局部电池作用的腐蚀。例如在水溶液中的腐蚀和大气、土壤中的腐蚀等。
建筑钢材存放和使用中发生的锈蚀主要属这一类。例如,存放于湿润空气中的钢材,表面为一层电解质水膜所覆盖。由于表面成分或者受力变形等的不均匀性,使邻近的局部产生电极电位的差别,因而建立许多微电池。在阳极区,铁被氧化成Fe2+离子进入水膜。水中溶有来自空气的氧,在阴极区氧被还原为OH-离子,两者结合成为不溶于水的Fe(OH)2,并进一步氧化成为疏松易剥落的红棕色铁锈Fe(OH)3。如水膜中溶有酸,则阴极将成为H+聚集之处。由于所形成的氢积存于阴极产生极化作用,将使锈蚀停止,但水中的溶氧与氢结合成水可除去积氢,故锈蚀能继续进行。因为水膜中离子浓度提高,阴极放电快,锈蚀进行较快,故在工业大气的条件下,钢材较容易锈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