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所致的胆石症
书籍: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480页(713字)
胆石症有逐年增多之势,据报道大约每10年增加2倍,美国每年约有100万人需作胆囊切除术。胆石症发病率增高的原因,可能与寿命延长、饮食成分改变、运动过少以及药物治疗引起的胆石症逐渐增多等有关。
现知常见药物有:
1.氯贝丁酯 是一种常用的降脂药,其类似的药物尚有安妥明丙二醇醋、心脉宁等。这类药物降脂的机制之一,系增加胆固醇的排泄,服用氯贝丁酯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加,而胆汁酸减少,当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多,胆盐、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失调(正常胆汁中胆盐+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为11∶1),则胆固醇易成结晶而析出成结石。有报道服用氯贝丁酯者胆石症发生率较不服者高4倍。有报道氯贝丁酯与鹅脱氧胆酸或苯二胺脱氧胆酸同时服用,可预防胆固醇结石形成。另有报道氯贝丁酯与考来烯胺同时服用,更易形成胆结石。
2.烟酸 亦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促使胆石形成,但较氯贝丁酯为弱。
3.雌激素 为女性胆石症发病率高于男性的因素之一,已为大家所熟知,当女性应用雌激素避孕或男性因某些原因应用雌激素,均可使胆石症发病率增高。雌激素可改变胆汁中脂类成分,使胆汁酸合成减少,胆固醇分泌增多,使胆囊收缩功能障碍,而致胆汁淤积,蓄存胆囊中,故易形成胆石。胆汁中雌激素浓度增高时,胆固醇能很快形成结晶。
4.螺内酯 有使胆汁中胆固醇增多的作用,但是否能形成胆石尚未定论。
上一篇:药物性肠道损害
下一篇: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