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176页(1420字)
【病因】
一、内因:过度疲劳、受凉、体格虚弱、营养不良和慢性疾病等,都能使身体抵抗力减低,这是发病的基础。
二、外因: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如腺病毒、粘液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体细胞病毒、鼻病毒、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等,有些细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也可引起发病。
【临床表现】
一、症状:年长儿症状较轻,病毒感染者,流涕、喷嚏较明显;细菌感染者,咳嗽、咽痛较明显,有的有发热,年幼儿除有上述症状外,还可有高热,甚至引起惊厥,有的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1~5天,有些病毒感染者,病程可长至10天。
二、体征:病毒感染者,咽部充血较轻,悬雍垂两旁有时可见小米粒大小的滤泡;细菌感染者,咽部充血较重,甚至扁桃体上还有渗出物。
三、化验: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症诊断多不困难,但必须注意是否为各种传染病前驱期。有高热惊厥者,必须与中毒型菌痢、脑膜炎、脑炎等相鉴别,应细致询问传染病接触史,精神状况,有无神经系统体征,必要时应化验大便、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脑脊液检查,以助鉴别。
【预防】 应加强体格锻炼,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有感冒流行时,不到集体场所去。集体单位可用食醋熏蒸,每立方米用食醋1毫升。用葱根、白菜根、萝卜根、贯众各6克,大青叶9克,煮水喝,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治疗】
一、一般疗法:应适当休息,多喝水,吃易消化的饮食。
二、中药治疗:有风寒、风热之分,但小儿感冒易寒从热化,故往往热多于寒,且易脾胃不和而出现夹食等兼症。治疗上以清热解表为主,一般可用银花15克、蚤休9克、芥穗9克、大青叶9克,水煎服。咳嗽重加杏仁6克、桔梗9克,痰多加栝楼9克、前胡9克,高热加栀子9克、钩藤9克,咽红肿者加公英12克、板蓝根9克。
高热3天不退、有汗、口渴者,为热入气分,可用石膏24克、知母9克、芥穗9克、生地9克、银花15克、芦根9克、甘草3克,水煎服。
三、抗菌疗法:对咽部红肿严重及白细胞计数增高者,可用磺胺噻唑或磺胺嘧啶100毫克/公斤/日,分3~4次口服,同时服等量苏打;也可用青霉素每日40万~80万单位,分2次肌注。
四、对症治疗:高热者用退热剂,如阿司匹林、安乃近等,或用物理退热,如酒精擦浴、冷水敷头等。3岁以下小儿,有高热者,在用退热剂的同时,应使用镇静剂,以预防高热惊厥,如用鲁米那3毫克/公斤/次。呕吐严重者,应使用止吐剂,如爱茂尔、灭吐灵1~2毫升肌注,有脱水酸中毒者,应及时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