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279页(1295字)
【感染途径】 疟疾是由感染了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人时,将疟原虫传染给人体而引起,也可因输入隐性疟疾病人的血液而感染。
【临床表现】
一、间日疟:每隔1日发作1次,先发冷、寒战,后发高热、面红、头痛、全身酸痛,持续1~4小时,全身大汗淋漓,迅速退热。可有贫血、脾脏肿大等。
二、恶性疟疾:每日或隔日发作1次,症状严重,病势凶险,分为脑型、胃肠型、肝炎型及休克虚脱型。
三、婴幼儿疟疾特点:症状往往不典型,仅表现为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无寒战,发热时常伴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贫血发展较快,脾脏迅速增大。
化验:白细胞计数减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低,血涂片可检查出疟原虫,尤以寒冷时阳性率高。
【诊断】 根据间歇发作、先发冷后发热、出了大汗后退热、贫血、脾脏大及化验检查等,可以诊断。
【预防】
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蚊、灭蚊,消灭孑孓。
二、彻底治疗病人,重视休止期治疗,杜绝感染源。
三、在疟疾流行区,可预防服药。
预防疟疾服药剂量表
每半月1次,可单用乙胺嘧啶或与伯氨喹啉合用。
【治疗】
一、发作期的治疗:
(一)氯喹与伯氨喹啉联合疗法,既能迅速控制发作,又能达到根治目的。氯喹每片0.25克(实含氯喹基质0.15克),伯氨喹啉每片13.2毫克(实含伯氨喹啉基质7.5毫克)。成人第一天服氯喹4片,第二、第三天各服2片,共8片,同时每天服伯氨喹啉4片,连服3天,或每天服伯氨喹啉3片,连服5~8天,以服8天者疗效较好。
治疗疟疾用药剂量表
(二)中药治疗:可用清脾饮,柴胡、黄芩、半夏、厚朴、白术、草果仁、大枣肉各3~6克,水煎,发作前2小时服。每天1剂,连服3剂。若未止,再加常山、乌梅各6~9克,水煎服。
(三)新针疗法:发作前2小时施针(强刺激),取大椎、间使、至阳、曲池穴。
二、休止期根治疗法:在当年11月到次年4月前进行。
疟疾休止期根治服药剂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