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鼻出血)
书籍:儿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434页(1158字)
【病因】
一、全身方面:
(一)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紫瘢病、坏血病等。
(二)急性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猩红热、疟疾等高热期。
(三)肝、肾等慢性病,以及风湿热。
(四)营养障碍或缺乏维生素C、K、P等。
二、局部方面:
(一)鼻外伤及鼻腔异物。
(二)鼻中隔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
(三)鼻腔的急、慢性炎症(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
(四)鼻腔鼻窦肿瘤,如血管瘤、纤维瘤等。
【临床表现】 因出血原因不同,其出血表现也各异。有的仅局限在一个出血点上,有的则呈弥漫性渗血,若为动脉性出血,则为大量涌流,此时可能发生休克,危及生命。
【诊断】 根据病史、出血部位以及全身和化验检查等,可以诊断。
【预防】 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方法。
【治疗】
一、止血:
(一)用手指紧压鼻翼5~10分钟,一般鼻腔前部小量出血都能被止住。
(二)如仍出血,则可用棉花蘸肾上腺素溶液塞入鼻内止血,或用止血粉、血余炭(头发烧灰研末)吹入鼻腔,也可用鲜小蓟(或大蓟)揉团塞鼻。
(三)渗血范围较广,可用碘纺纱条(或油纱条)填塞鼻腔应根据出血的部位而分别填塞前鼻孔或后鼻孔。
二、全身疗法:
(一)失血过多,应立即补血补液。
(二)给予止血剂,例如维生素C、K、仙鹤草素、止血环酸等。
(三)患儿如烦躁不安,可给镇静剂。
(四)积极进行病因治疗,以达到彻底治愈目的,并防止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