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儿科手册

脓疱疮

书籍:儿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466页(944字)

【病因】 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或是两者混合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 在夏秋季,小儿常见化脓感染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鼻孔、嘴角、耳颈等外露部位。初起时,皮损是红斑或浆性水疱,黄豆大小,周围有红晕,1~2日后迅速变成脓疱。初起时疱膜紧张,当发展成脓疱后,疱膜弛缓,易于破裂,且露出鲜红色糜烂面,有大量稀薄黄色脓液,干后结成黄色脓痂。当分泌物接触到他处时,可自体接种,甚至可波及全身或传染他人。痂皮脱落后,可遗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自觉痒感,偶有微疼。一般无全身症状,如皮损广泛或合并淋巴结炎时,可有发烧。重者可导致肾炎。

【诊断】 根据好发部位,疱壁薄,周围有红晕,结黄痂,易诊断。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疱性荨麻疹:发疹急,消退快,常有风团同时存在,一般不转成脓疱,疱周围无红晕。

二、水痘:先有前驱症状,皮疹分布广泛,水疱大小较一致,多侵及粘膜,并伴有发烧等全身症状。

【预防】 首先应进行卫生宣传教育,注意儿童的皮肤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防止皮肤外伤,有外伤应及时处理,如患有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治疗,禁用患儿的衣帽、毛巾、面盆等,以防互相传染。

【治疗】

一、伴有发烧或继发淋巴结炎者,可给予磺胺药或抗菌素。

二、局部皮损,应先将脓疱剪破,用0.1%雷佛奴尔液或0.5%新霉素液清洗脓汁,再用紫草油纱布包扎或涂布复方新霉素软膏或5%白降汞软膏,如脓汁不多,可用5%磺胺噻唑洗剂或1%胆紫液擦洗,脓少以水疱为主者,可涂复方锌糊。

三、中药以清热解毒为主,可服五味消毒饮(双花、公英、地丁、野菊花、连翘)或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上一篇:牛痘样湿疹 下一篇:儿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