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疗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551页(1244字)
【原理】 有些疾病是异常特异持续免疫反应。通过破坏产生特异免疫抗体的小淋巴细胞,以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称为免疫抑制疗法。
【适应症】 由于使用时间较短,尚在试用阶段,故适应症还不很肯定。可试用治疗以下疾病: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细胞性:溶血性贫血、颗粒细胞减少症及血小板减少症等。
(二)组织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皮肌炎、过敏性紫瘢及硬皮症等。
(三)器官性: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甲状腺炎等。
二、先天性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神经性皮炎等。
必须指出,由于免疫抑制疗法疗程长、副作用大,疗效不理想,所以应先使用其它疗法,在其它疗法无效时,再改用或加用免疫抑制疗法。如对肾病综合征,应先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法,无效时再改用或加用免疫抑制疗法。
【常用药物】 一般分为四大类。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二、细胞毒性药物:如6-硫基嘌呤、硫唑嘌呤、氨甲蝶呤、环磷酰胺、氮芥等。
三、抗淋巴细胞血清(A.L.S)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
四、放射腺和放射物质的内照射或外照射。
【使用方法】 应根据不同病种,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及药物情况,灵活应用。一般以4~6周为1疗程。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毒性和副作用。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注意事项】 使用免疫抑制疗法时必须注意,每周作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小板两次。白细胞低于5000/立方毫米即应注意,低于3000/立方毫米,中性细胞绝对值低于1000/立方毫米,即应停药。要注意下述毒性反应。
一、胃肠道粘膜损害而致呕吐、腹泻、口腔炎等。
二、骨髓抑制,甚至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正常免疫机制被抑制,易继发感染。
四、组织增生受障碍而影响生长。
五、生殖系统受抑制。